「我們顧小姐品味是很好的,當初把在Tiffany旁邊開一家婚慶集成店就是她的主意,所以權先生請您放心,她一定能給紅泥找個合適的地方。」
嚴雲齊還在那侃侃而談,顧西穗則在思索著:酒水一類的門店其實並不適合開在商場裡,中國人的飲酒習慣擺在那裡,便宜的沒必要弄個門店,貴的只適合當禮品。再加上地鐵安檢問題,並不適合臨時購買,更適合網購。
早年太初廣場跟巴黎之花和皇家禮炮都合作過,效果並不是很好,因此她才提議在Tiffany旁邊開一家禮品店,由太初出資,跟香檳、餐具、捧花、頭飾之類的品牌合作。
最後那家店成功了,顧西穗在部門裡才有了點地位,可以參與到一線品牌的運營策略裡面。
但葡萄酒是另一回事。
自從葡萄酒進入國內,走的就是優雅和小資的路線,只能出現在餐桌上,成為宴飲和約會酒。年輕人日常喝啤酒比較多,家宴則是以白酒為主。
有點難辦。
顧西穗抿著嘴唇在草稿紙上亂畫著,十多年前成立,那麼應該是葡萄酒剛進行市場培育的時候創立,彼時就連顧西穗父親這種小生意人都會時不時拎瓶葡萄酒回家,講著什麼年份、品種之類的。
農產品是需要花時間培育的,花十年的時間,其結果就是已經過時了。
——飲品當然也是講究潮流的,不然那一窩蜂的精釀啤酒、日系或艾雷島威士忌、新中式茶飲,以及正當紅的精品咖啡,是怎麼來的?
但中國的消費者在經歷過這一系列的轟炸之後,應該都已經疲軟了。日常消費品跟奢侈品不一樣,經濟下行,普通人是能省一筆是一筆,三十塊也是蒼蠅腿;而奢侈品……
奢侈品本來也不是給收入少了兩萬塊就開始捉襟見肘的人買來玩的。
「顧小姐喜歡喝酒嗎?」
見顧西穗一直在沉思,權西森忽然開口。
「啊?」
顧西穗抬頭,看到辦公桌上其他人都在客氣地寒暄著,只有權西森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她身上,眼睛亮晶晶的。
「還好。」顧西穗低頭道:「特別累或者特別開心的時候會喝一些——」
但一想到嚴雲齊還在旁邊,只能低頭斜了斜嚴雲齊的方向,再次補充:「不過喝得比較少,酒量也很差。」
這回是輪到權西森笑了。
他舒展地笑起來,跟微笑時,以及不笑的時候,全然是三個人。不笑的時候非常雍容,聰明,微笑時會讓人覺得禮貌而克制,眼睛彎下來,有種溫柔的感覺。徹底放鬆地笑起來,就是個孩子了,帶著調皮和狡黠。
他最多三十。顧西穗推測,只有三十歲以下的男人還偶爾能笑得清澈一點,再往上……
算了,再往上的那些已經是另一種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