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太四下里瞧了瞧,低聲跟他們說:「看,那邊兒樹底下的那個小娘子,就是宋琢玉!」
阮仁燧扭頭去瞧,就見樹下站著個熟人——曾經給他和大公主做過菜的劉永娘。
那個六七歲模樣的小娘子,應該就是宋琢玉,她旁邊那婦人容貌與她有些相似,應該是她的母親宋巧手。
周圍人知道這小娘子得了頭名,紛紛上前去道喜,捎帶著打聽:有沒有什麼秘籍?
龍川書院張貼了前三名的卷子,所有人排著隊過去瞻仰。
尤其是第一名宋琢玉的卷子。
阮仁燧也沒能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跟在大姐姐後邊,過去瞧了一眼。
宋琢玉的字寫的並不算很好,只是很端正,可見並沒有跟從名師,而是純粹自己苦練出來的。
前邊二百六十分,她全都得到了,一點錯漏都沒有。
後邊兩道附加題,她把那道物理題做出來了。
解析《尚書》的那一題空著,一個字都沒寫。
三百分的卷子,只有那二十分沒得到。
……
成績落地,緊接著的就是分班。
大公主和汪明娘毫無疑問地被分到了最好的一班。
其餘學生也是依照名次進行劃分,同時確定授課和考試的進度。
畢竟這時代跟後世不一樣,沒有參加科舉的年齡限制,是以分班和授課都無需要求學生們嚴格同步。
倒是阮仁燧的情況,引起了書院太太們的討論,甚至於還專門請了小時女官和阮仁燧去說話。
因為阮仁燧太小了,只有三歲。
今年就讀龍川書院的近二百名學生,只有三個不足五歲的。
且經歷過考試之後,另外兩個的家長已經決定中止入學,推遲一年之後再來。
這之後,就只剩下阮仁燧這一個不足五歲的學生了。
阮仁燧驚覺龍川書院的太太們居然對他懷抱有相當的希望!
理由是他雖然年齡最小,卻也取得了倒數第十六名而不是倒數第一的好成績。
且只看他的那筆字,就知道他是有天賦的,放到十班去,未免太屈才了。
太太們在猶豫,是不是把他放到五班或者六班去比較合適?
阮仁燧斷然拒絕:「不,我要去十班!」
孟大娘子有點不解,但還是很耐心地問他:「為什麼呀?」
阮仁燧就隨口扯了個理由過來:「做人要腳踏實地啊,按照我的名次,本來不就該進十班?」
他說:「要是去了五班或者六班,對別的人來說,不公平。」
孟大娘子與辦公室里的其餘太太們肅然起敬。
到最後,不只是位列前十五名的學生們收到了獎狀,阮仁燧這個倒數第十六名也拿到了一張鼓勵獎狀。
阮仁燧心想:行叭!
……
本朝書院的上課時間,基本上跟朝臣上朝的時間一致。
大頭全在上午。
之所以說基本上一致,是因為下午也有一個時辰的課,上完就可以散了。
龍川書院也是如此。
這會兒公布完了成績,也正式地決定了分班,書院管理層估計還有會要開,教室的桌椅和配套的設施也需要時間進行準備……
是以這一日的活動,也就到此結束了。
大公主和汪明娘領到了一張金燦燦的獎狀,阮仁燧領到了一張鼓勵獎狀,三個人都有光明的未來。
打道回宮!
馬車載著他們慢悠悠地回到了皇城,進了承天門之後,阮仁燧叫小時女官和大公主先行一步,自己從馬車上下去,掉頭去了大理寺。
大公主還很奇怪呢:「歲歲,你幹什麼去?」
阮仁燧神神秘秘地朝她眨了眨眼,在唇邊豎起來一根手指:「秘密!」
早就到了下值的時辰,這回再來,除了留下值守的官員,大理寺已經沒什麼人了。
阮仁燧打發走涌過來的官員,再度來到了那尊最大的獬豸像前,壓低聲音,悄悄地說了狄小娘子的事情和管夫人的委屈與不易。
他從懷裡取出包裹著那兩粒藥丸,放在獬豸像那張開的嘴巴里,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小聲說:「獬豸,你要是真的有靈的話,就想辦法幫我把這兩顆藥丸送到它們該去的地方吧!」
阮仁燧耐心地等待了一會兒,面前的這尊石像卻什麼反應都沒有。
他有點遲疑,心想:難道它不想幫我這個忙嗎?
正思忖間,忽然聽見半空中傳來振翅聲。
阮仁燧抬頭一瞧,不禁精神一振——是先前見過的那隻白羽鸚鵡!
他艱難地從記憶里搜尋出來一個名字:「鳳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