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問兩個小夥伴:「是叫外戚吧?」
阮仁燧和大公主一起點了點頭:「不錯!」
三個小孩兒從皇室的角度出發,給神都城內大大小小的家族進行了分類。
距離皇室最近的宗室,韓王府、武安大長公主府,乃至於還沒有娶親的齊王。
再之後是外戚,承恩公府、定國公府、夏侯家和田家。
阿好聽得稍覺虛幻——她一直都覺得「外戚」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詞彙,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跟田家掛上鉤?
大公主自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田美人生了小妹妹呀,田家作為公主的外家,當然也屬於外戚啦!」
宮裡邊其實也有位分在田美人之上、德賢二妃之下的妃嬪,但是因為沒有產育,所以沒被劃分到外戚的行列之中。
宗室、外戚之後,就是勛貴門庭了。
九家公府是一個檔次,十二家侯府是一個檔次。
再之後就是太宗功臣、世宗功臣,林林總總地列了出來。
勛貴之後,才是朝中文武官員。
大公主想的其實已經很周到了:「政事堂的宰相們,再加上御史大夫,是第一欄,尚書們和九卿們是第二欄……」
阮仁燧適時地提醒她:「大姐姐,不只有這些人,還有神都之外的都督和刺史們。」
都督已經是封疆大吏,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上都督官從二品,甚至於超越了三省的宰相們。
不過這個職位極少授予臣下,往往都由親王遙領,也就是了。
大公主吃了一驚,叫人去把地圖取來,從頭到尾對照著看了一遍,驚覺自己先前想得太簡單了。
好多人啊……
光是神都城裡的三省六部、九卿、九公府、十二家侯府就已經很多很多了,這甚至於還沒有加上武官呢!
再加上神都之外的那些……
好在在這兒的三個小朋友里,有兩個都不是會輕言放棄的那種人,反倒是迎難而上,越挫越勇。
而阮仁燧雖然是個會輕言放棄的人,但是他怎麼肯錯過這麼好的熱鬧?
人在幹壞事的時候,是不辭辛苦的!
大公主初步盤算:「可以同時選擇好幾種標準,科舉功名也好,小金榜試的名次也好,參與的專業考試也行,一起列出來進行對比!」
她思忖著說:「到時候,看哪一家人的成績最好,參與的考試最多……」
阿好靜靜聽完,又小聲加了一句:「也要統計這家總共有多少個孩子,又有多少個孩子參與了考試,以及占據的比重。」
大公主特別高興地應了聲:「對!」
阮仁燧壞壞地給大姐姐指了路:「具體的名單呢,可以去吏部要,相應的這個過程,可以找御史台、禮部和太常寺協助……」
大公主有點驚奇:「歲歲,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
阮仁燧順手往他阿娘頭上扣了口鍋:「我聽我阿娘說的!」
大公主不由得面露嚮往:「德娘娘好有學問啊……」
默默旁聽的聖上:「……」
大公主跟阿好像兩隻小雞仔似的聚在一起,把這三個衙門分別記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再互相嘰嘰喳喳地叫了一會兒,就拉上阮仁燧一起出門了。
大公主朝聖上擺了擺手:「阿耶,我們去辦事啦,待會兒再回來!」
聖上心情很好地也朝她招了招手:「去吧。」
等他們走了,才跟感慨不已地同宋大監道:「讓兩個孩子出宮讀書,真是再正確不過的一件事了。」
宋大監深以為然,含笑應道:「兩位皇嗣都學到了很多呢。」
略頓了頓,又說:「阿好小娘子靈慧,真是可造之材。」
聖上笑著道了句:「是還不錯。」
……
出門之前,大公主專門查勘了地圖,發現御史台和太常寺離得最遠,反倒是禮部和吏部很近,當下便決定:先到禮部去聽聽動靜!
阮仁燧還主動舉薦了一下呢:「教授我阿娘的譚郎中就在禮部,咱們可以去跟她打探一下消息!」
大公主與阿好異口同聲道:「好!」
禮部前段時間一直在忙小金榜試的事情,今天正式放榜,也算是鬆了口氣。
忽聽外頭來報,道是兩位皇嗣一起來了,不免要一道起身去迎駕。
再聽大公主說了事情原委……
石尚書容光煥發,精神振奮。
他當即便拍板道:「辦,要認真地辦,隆重地辦——兩位殿下目光如炬,早就該辦了!」
佐官之一的孫侍郎也是眉開眼笑:「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禮部必然舉雙手贊成!」
阮仁燧跟大公主都叫他們的興奮搞得有些不明所以。
小時女官對此洞如觀火。
此事一出,無形當中也加深了禮部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