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結果就是,災情鬧得越厲害,皇帝屁股底下的位置竟然坐得越穩。
這麼奇葩的循環,也只此一例了。
皇上心情好,早朝的時候,也不會故意為難人。
加之國庫里的銀子越來越多,心情好極了的皇帝完全不吝嗇,該撥的款,
誰來反對都沒用,且延用太子貢獻上來的表格之法對潑下去的銀子用去,通通做了記錄。
要是誰敢在其中做手腳,拿了不該拿的銀子,
這帳查起來,可比以前的明了容易多了。
第180章 看也沒用
一般人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戶部的人學會之後,最是清楚。
知道皇上又準備撥款賑災,戶部的人圍著趙尚書先展開了一次小型會議:
「趙大人,這一次賑災,您是什麼想法。」
戶部的人以戶部尚書為首,自然是看趙尚書的臉色行事。
趙尚書要反對,整個戶部的人就跟著一起反對。
假如趙尚書是同意的,那麼他們還可以免了跟皇上唱反調。
皇上的臉色沒有因為雪災的關係,一天比一天難看。
跟皇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趙尚書的臉,卻是一天黑過一天。
國庫里花出去的銀子一筆比一筆大。
換作以前,這麼一個撥款法,國庫早被掏空了。
真是如此,趙尚書反而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勸誡皇上該適可而止。
這戶部之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就算是皇上,也該多聽聽他的意見。
問題是今年朝廷不是多了玻璃的生意嗎?
皇上銀子花得有多厲害,玻璃就賺得更厲害。
這就導致了皇上的銀子花了像是沒花,趙尚書連找皇上的由頭都沒有,
趙尚書毫無用武之地,沒法發揮了,他的存在像是不存在。
這,趙尚書豈能忍得了?
聽到手底下的人偏還要哪壺不開提哪壺,趙尚書直接拿桌上的書往那人的身上扔:
「什麼想法?我能有什麼想法?」
「朝廷多了玻璃的生意之後,皇上這底氣到底是足的,想做什麼事情,哪還用得著通過我們戶部。」
「皇上說要撥,我們敢不給銀子嗎?」
「國庫里這麼多的銀子,有一兩是你們賺來的嗎?
最後一句話,趙尚書說得尤其生氣。
因為這句話也是皇上看輕趙尚書的點,同樣是趙尚書生自己悶氣的點。
玻璃之前,趙尚書是真得覺得,天底下的銀子那麼多,怎麼還那麼難賺?
為什麼國庫要那麼大,雍朝需要國庫撥款的地方又那麼多?
這簡直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循環。
如今有了玻璃生意,趙尚書才確定,以前的認知不是自己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