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災民雖然得到諸尋桃的妥善安排,暫時沒對朝廷造成任何負擔,
但在春耕之事徹底解決之前,實在是不宜鬆懈下來。
所以,皇上這是在高興什麼呢?
太子與蕭景湛對視了一眼,顯然兩人曉得,皇上今天在高興什麼。
哪怕表面上,皇上看上去與平時並無不同。
但沖皇上這精神頭,太子和蕭景湛知道,諸尋桃弄出來的那個烏髮膏對皇上同樣有效。
就算這只是一種虛假,重新長出來的頭髮,該白還是白,
但遮得一時白,精神頭看上去是要好不少。
不管怎麼樣,皇上喜歡就對了。
下朝之後,太子甚至是跟蕭景湛說:「這下子,諸尋桃的鋪子裡又該有一款熱銷的產品了。」
蕭景湛提醒:「太子,別總跟桃桃學,若引起旁人的注意,這對桃桃不利。」
蕭景湛不明白,他身邊的人,怎麼一個個都喜歡學諸尋桃說話,個個都是「諸尋桃味」十足。
他都快不記得這些人原本說話的時候,都是什麼樣子。
太子笑著拍蕭景湛的肩膀:「大丈夫,不該拘泥小節。」
「諸尋桃的說辭雖然新穎,但極貼切,想圓,不是不能圓。」
「所有的話,都是人創出來的,這新詞,總得有第一個說出來的人。」
「顯然,大雍朝,諸尋桃就是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面對太子的堅持,蕭景湛唯有妥協,
因為他也越來越習慣身邊的人「桃言桃語」,這個習慣讓他們改,都不好改。
最讓蕭景湛感到服氣的是,可能是大家的說話習慣都向諸尋桃靠攏,
最開始的幾次,諸尋桃一旦從侯府的其他人聽到現代詞,整個人警醒得不行,
埋怨自已說話的時候,不過腦,總是露出馬腳。
事實上,除開諸尋桃的心聲,諸尋桃的說話方式比侯府的人更像是大雍朝本朝的人,
反倒是侯府的人,在諸尋桃的感染之下,說話越來越現代化。
這真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還讓蕭景湛驚訝的是,但凡學諸尋桃說話的人,皆有地位的原因,
這種風氣似隱隱有往外擴的趨勢。
連太子都沉浸其中,不做掙扎,旁人更是如此。
「第二批災民的隔離期,應該結束了吧?」
聊完閒事,太子又說起了正事。
「結束了。」
蕭景湛點頭應是,
「第二批災民才剛入莊子,桃桃便安排人拔苗移種。」
「如今,移住到莊子的災民都分到不少良田的活,可以種不少的土豆。」
「那水稻呢?」
跟土豆這種新鮮的玩意兒比起來,太子更重視的是水稻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