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爺又上奏了,河道之計利在千秋,一為預防旱災後的洪澇,二為獲得淤泥肥增肥土地,三為河道暢通,商道興旺。然後小王爺詳詳細細地寫了這個淤泥肥要怎麼製作,怎麼用,這不可不是他亂說,早在他有這想法的時候,他已經著手讓瀚海城的莊子裡先試驗了,效果很不錯的。
所以這奏摺上的數據都是有據可依的,再說這天下誰人不知瀚海小王爺造的油餅肥能讓畝產增厚接近一倍。他說有用的肥料,那必然有用,不求增厚畝產一倍,哪怕多個兩三成都是巨大的收益。
這報名參加勞役的人,不僅管飯,還可以提前免費獲得淤泥肥,這下本來有些猶豫的人都不猶豫了。沒錯,這次徵收勞役,不是強制攤派的,是自願報名。用小王爺的話說,自願比強制更有效率。比起強征勞役,給丞相他們藉口再去污衊天子,不如讓老百姓自願參與。
家是自己的家,肥是肥自家田,然後官府額外管飯,在這種時候,任誰都應該明白參加這勞役更有活下去的希望。別指望官府、富商免費供吃供喝,這可是天災的年景。更何況小王爺說的管飯,可不是給一碗清澈見底的稀粥,那可都是加了菜籽油或者臘肉的飯,不說三餐餐餐吃飽,但是一天能吃飽一頓都是多少人渴求的。
長公主和父皇一起看了這份奏摺,「父皇,不如由他負責這勞役的伙食。畢竟菜籽油、臘肉、香腸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是他捐的。」
「朝中那群蛀蟲如何肯答應啊。」
「您下旨讓官府督辦,但是實際的錢糧一定要由他來執行,比起那群不知所謂的官員,他更值得信任。」
「你就這麼相信他?」好的政令也要能落地執行,不然就是一紙空文,這糧油由著那群朝臣去管,最後都不知道進了誰的肚子裡。端木帝內心是贊同長女的說法的,只是老父親心裡很酸,但是老父親不說。
「這大半年的時間,兒臣覺得還是夠看清楚一個人的。」小王爺但凡留一手,都夠他賺個盆滿缽滿,但是他沒有,就像那*七*七*整*理金貴的淤泥肥,他不也無償送給了百姓嗎。
端木帝很酸女兒對這小王爺的吹捧,但是他也沒法否認這點。所以能者多勞的小王爺,辛苦你了。端木帝很欣賞小王爺的一點就是,他永遠會考慮他這個皇帝的處境,不僅不會讓他背黑鍋,還經常給他加些美名。民間的聲望也是帝王畢生的追求,比起遺臭萬年,哪個帝王會不喜歡名垂千古的。
等小王爺接到這聖旨,他連成人的假笑都裝不出來了,你們不能只逮著一隻羊薅啊,也不怕把他給薅禿了。揉揉頭,小王爺原地暴躁了一下,又去安排下面的事兒了。本來這食鋪的人只是去當個顛勺的和送菜的,但是這聖旨一來,還得要管這糧食的發放了。
要說這各地的糧倉都沒有虛報,那肯定是沒人信的。有人伸手,只要不太過分,都還好說,就怕那種只長貪心、不長腦子的人。在這會激起民憤,那可能就要演變成民變了。
小王爺喊來了阿大、阿二、阿三,讓他們去安排,「這差事不好干,但是也不難干。你們吩咐下去,所有的地方都是一個章程。管事必須帶至少一個夥計一起去官府處取糧,必須現場稱重,必須在確認無誤後現場用印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