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成的眼睛看著白紗,卻見她一臉如常。
他頓時面如死灰:我老到紗紗不認識我了?
林淵追上來,「誰啊?」
白紗搖頭:「不認識。」
陳相成的手抖了下,腳步如同灌鉛。
......
他這一門,起源於戰國,祖師鄒衍。稱做「陰陽學」:天地萬物,其源其本,皆為陰陽。
人活著,軀體為陽,魂魄為陰,陰陽平衡;
人死了,軀體亦死,魂魄無附,陰陽失衡。
但是他們修行之秘法,便是采陰補陽。
采的是魂魄的陰,補的是軀體的陽。
大成者,可以走黃泉,渡魂魄,這麼多年來,只成就了一人:白紗。
不過,自她開始渡魂魄的時候就不是人了,而是「煞」。
又或者說,自她死在安遂昌刀下的時候,她就不再是一個「人」了。
魂魄若不被煞引渡走黃泉路,接觸了活人,陽多陰少,陰陽失衡,很快就會消散。
陳相成跳入了一處墓葬坑:絕佳的藏魂處,「陰」的魂魄接觸不到「陽」的軀體,便可以暫時維繫,作為流魂,而長久不消散。
平逢山中有很多古墓,現在開發出來作為古墓博物館的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由於技術保護的原因未被挖掘展示。
他去的就是這些未展示之地。
陳相成急切地想要恢復容貌,既然沒有新鮮的魂魄,那麼這些經年的流魂也未嘗不可。效力差了些,但是,數量多的話,亦有些效力。
他站定在一片黑暗中,感受著凝滯的空氣,如同置於一片虛空。
了無魂息。沒有流魂。
宋代的青磚地上,有序擺放著著一些陪葬的瓷器與石俑。陳相成蹲下捏起一隻白瓷碗細細看了: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但是毫無一點兒磕碰破損的痕跡。
未被盜採。
他環顧四周,角落有幾具白骨。黑色的眼骨窟窿,似乎死不瞑目。
他走近用腳尖撥弄著白色的頭骨,數了數:有五人陪葬。
一座未被盜取,也未被考古打開的墓室里墓主和陪葬者的流魂呢?
不經天日,不見活人,流魂為何亦不見?
因為它們好奇所以逃出墓穴,消散了嗎?
亦如動物本能,趨利避害,流魂應該不會往地面去,因為外面陽氣太盛,魂魄會痛苦。
陳相成接著往墓室相連的另一間墓室走去,黑暗中,只聽到他的腳步聲,輕微,如同狸貓走在沙子上,沙沙沙......
陰陽學入門首要學的便是: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