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中別的不多,就是囤糧夠多。眼看著糧價漸漸也回落了一些,今年秋季又會有新糧上來。
三十口人雖多,但那一百多石糧食也足夠他們吃到秋收了。
那牙人見沈宣這般爽快,也是十分高興。當下就把這莊子的田契與之前鋪子的房契一併辦好了交給沈宣。
沈宣看著手中的兩張契紙,心中倒是有些感慨,他如今也是有房有地之人了,在京中算是有了自己的產業,也多了一絲歸屬感。
一年之前,他剛在雲水村醒來的時候,又何曾想過自己這麼快就能回到京中,還掙下了這番產業?
雖說這產業比起自己爹娘在世時國公府的產業還只是九牛一毛,但也足夠他一生吃穿不愁了。
第93章
晉詩月這些時日腿傷好了許多,雖還是不能隨意跑跳,但已經可以下地,讓下人扶著慢慢走動了。
沈宣之前也來看了他幾次,但後面晉武帝下了婚約之後,他忙著預備嫁妝,過來的就少了。
沈宣預備嫁妝,晉詩月本是最想去湊熱鬧的。但他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沒辦法去給沈宣出謀劃策,就只能窩在家裡閒著,心中也是煩悶。
春暖花開,這般良辰美景,京中各家有適婚子女的名門世家都在擺宴,好讓家中的子嗣們互相相看。
晉詩月原本也是要參加這些宴席的,如今倒是一個也去不了了。他的閨蜜們去了回來,倒是會同他講些宴席上的事。
比如錢家擺了宴席,遍請京中的名門子嗣,錢家的六郎看上了趙都尉家的哥兒。
又或是楊家少爺楊旭因著中了探花在京中大受追捧,錢若芳宴席上與他單獨說了一個時辰的話,兩人相談甚歡。
每每聽到這些,晉詩月心中就更是煩了。
若說之前他心中對楊旭倒是有些好感,晉寧王妃也有意想與楊家結親。但楊旭中了探花,進入了翰林院,身價又大漲了一波以後,晉寧王妃在府中便也不再提起楊家之事了。
楊旭之前雖是書香門第,清貴人家出身。但到底家裡在京城根基不深,比起其他世家還是窮了一些,沒有那麼多的產業。
楊旭雖在國子監風評一直不錯,但入仕之事瞬息萬變,到底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
因此京中有一些家底頗為深厚的世家,倒也沒有把他放在聯姻的首選之列。
然而自楊旭進入了翰林院後,日後前程便已是板上釘釘的一片坦途。
那些世家們便也不嫌棄他楊家產業不多,而將他列入了自己招婿的首選之人。
楊家這些時日收到的宴席帖子堆積如小山,梁氏樂得開花,挑挑揀揀的回了絕大多數,也還剩下了十幾戶人家。
這些人家都是家世背景具好的,家中子嗣風評也不錯。梁氏一戶一戶的押著楊旭過去赴宴,恨不得每日都在吃席。
這樣的動靜,又怎麼可能不傳入晉寧王妃耳中。
她之前便覺得楊太夫人雖然對晉詩月頗為欣賞,但梁氏對他似乎並不滿意。
如今見楊家有了這般諸多選擇,自是覺得他們再看不上晉寧王府的親事。未免晉詩月因此傷心,便也不願意再與楊家有更多接觸了。
楊家,梁夫人又拿出一張帖子,讓楊旭明日跟著自己一起去禮部尚書劉大人家中赴宴。
饒是楊旭脾氣一向不錯,也被這高密度的宴席弄的有些煩了。便皺眉說道:「昨日才去了方大人家吃席,也見過了劉大人家的小姐。」
「她性子頗為內向,與我坐在一處,也只知聊些女紅之事,話都說不到一處。我對她實在無意,明日那宴席又何必再去?還是算了吧!」
梁氏聞言卻是不依不饒的說道:「劉家小姐嫻靜溫順,女紅也是京中聞名。若不是你考中了探花,劉大人家中還看不上你做女婿呢。如今邀你赴宴,你竟還如此推三阻四!」
「母親,劉家既之前就看不上我楊家,我又不喜劉家小姐,又何苦白白去應酬一番?」
「我與你相看了這麼多人家,你又看上了哪個?」梁氏聞言翻了個白眼說道:「那麼多好家世的小姐哥兒,各個有才有貌。你一連相看了上十個了,竟然一個也沒看中!這天下哪有你這般眼界高的?」
楊旭聞言嘆了口氣,頓了頓才道:「我也不是眼界多高,只是覺得與人相處一生,至少得選個人品好的,還得有共同話題,不然兩人相對無言,一輩子豈不是無趣?」
「你只知談那些百姓民生之事,哪家的哥兒或小姐能對這些感興趣?」梁氏生氣的說道:「我瞧你相看了這許多人下來,除了與那晉寧縣主,和其他人都說不到幾句話。難道你還真想娶那潑辣的哥兒?」
「京中但凡有所挑選的人家,哪個願意娶他?」
楊旭這次倒是反駁的很快:「那是他們對縣主有誤解,我與他共患難一場,他為人還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