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你就做我們的嚮導吧。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家裡是做什麼的?」沈宣一一問道。
那少年一聽有錢賺了,便立刻精神一震,十分陽光的開口說道:「我叫阿海,今年十三歲。我家裡是南洋當地開茶攤的,家裡沒什麼事兒做的時候。我就來碼頭上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人找我做嚮導。」
沈宣一聽,原來這阿海家裡還有茶攤,在當地雖算不上富裕,但也溫飽不愁了。只是這阿海為人勤快,年紀不大還知道來碼頭給人做嚮導,掙些外快,倒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就讚揚了他幾句。
薛鳳麟一聽也眉毛一挑,就開始詢問起那阿海他們家在南洋的收入,又問起南洋普通百姓一般都做些什麼營生。
阿海是個聰慧的孩子,年紀雖然不大,但對自家周邊百姓的情況倒都還頗為了解。便一一與薛鳳麟仔細說了。
比如南洋地方不大,但海產豐富。大多數南洋百姓,要麼是漁民,靠打漁為生,要麼有田地,種些糧食蔬菜的出來售賣。
當然也有如阿海家這樣既沒有田地也不打漁的,就做些小生意養家餬口。但無論是漁民還是農民,除了打漁種田以為,家裡有空時也都會出來做些副業。
就比如像阿海這般,來碼頭上做嚮導,一個月也能賺上幾兩銀子,生活過的都還算相當不錯的。
「我聽我爹說起過,以前大晉與南洋商貿未開的時候,南洋過的十分貧窮。島上百姓也就勉強混個溫飽,日子遠沒有如今好過。」阿海說道:「大晉的新皇帝登基以後,與南洋開了海貿,大晉人過來的很多,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薛鳳麟聞言心情有些複雜,晉武帝登記後就放開了周邊國家的商貿往來,本是為了造福大晉百姓。
沒想到近水樓台的砂州沒能沾上一點光,反倒是叫南洋百姓致了富。
當然,這與砂州這些年的管理混亂也離不開關係。
阿海給沈宣他們叫了一輛載人用的人力車,自己則一路小跑著跟在旁邊,跑到了離碼頭頗近的一處海邊地帶。
沈宣見這片海灘風景十分優美,岸邊還矗立著一排小樓。這些小樓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商業街,十分熱鬧。都是些茶樓、酒館、客棧和商店等等,吸引著來南洋的遊客與外地商人居住。
阿海指著這片商業街對沈宣他們道:「這裡就是離碼頭最近的商業街了,前面那片海灘,風景最好,旁邊還有珠民販珠,價格比你們大晉便宜多了。」
「有不少大晉來的商人,都喜歡住在這裡。吃喝玩樂樣樣齊全,而且臨走的時候還能帶些海珠啊、橡膠啊等南洋特產回去。」
沈宣一看,那排小樓果然都是南洋風格的建築,最高的竟然有三層樓高。
且每間房子都有彩色貝殼或是海螺裝飾,看起來顏色五彩繽紛,門口還種著整齊的棕櫚樹。
「這裡哪間客棧最好?」薛鳳麟開口問道。那阿海就帶了他們去了一間最大的客棧。
沈宣進去一看,這客棧共有三層樓,還把自家房子後面的一大片海灘都用籬笆圍了起來。普通房間的住宿費用竟然就要三兩銀子一夜,在南洋也算得上是價格不菲。
不過即便如此,這裡的房間也幾乎全都住滿了,住宿的基本都是大晉過來的遊客與商人。
薛鳳麟問了問後,定下了一間最好的客房,住宿一晚竟然要十兩銀子。
阿海在一旁聽到了,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接待的這兩位貴客竟然這麼有錢!
沈宣這時便對阿海笑笑道:「你們南洋這般富庶,應當也有不少有錢人吧?他們平日裡又做些什麼?」
阿海想了想才道:「我們南洋很多富商的,都是和大晉做生意發了財。平日裡他們自是也會吃喝玩樂,南洋玩的膩了,就會去大晉與周邊其他島國。」
薛鳳麟這時才讓阿海帶著自己與沈宣去當地頗為出名的特色餐廳吃了飯,讓他介紹他們吃了一些特色菜餚以後,才給了他五兩銀子讓他明日再來。
待他走後,薛鳳麟與沈宣回了客房,才開口對沈宣說道:「今日來了南洋一圈,倒是確實給了我不少思路。」
「南洋雖小,但也有足足五十多萬人口。且我們今日來了一趟,才發現南洋十分富庶,普通百姓如阿海家這般,也早就溫飽不愁了。」
「南洋與大晉的商貿已有彭州為先,砂州不好再來重複。但砂州與南洋更近,若是從南洋下方繞過洋流坐船,只需要不到兩個時辰。一日就能走個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