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甜姐兒一個庶女,如今又能讀書識字又能管家,說出去都是榮耀之事,談婆家的時候也是她的籌碼。
甜姐兒能有今日,也是多虧了沈宣與薛鳳麟夫夫二人的提攜。以前白氏管家的時候,這等事情文姨娘可是想都不敢多想的!
三個半月之後,沈宣誕下一子,上報晉武帝後,賜名永寧。
因薛鳳麟年初平亂有功,卓繼承了父親的侯位,封為新一任的薛侯爺,其嫡長子薛永寧則剛出生就被封為了世子,沈宣也得了五品誥命。
薛永寧百日那天,薛鳳麟大擺宴席,遍請京中世家,為其子祝賀。連二皇子也前來恭賀,還帶來了一柄前朝名將的寶劍作為的賀禮!
這寶劍乃是特殊工藝製成,不鏽不腐,數百年過去仍然程亮如新。這工藝如今業已失傳,再無人可以複製,可見這寶劍價值如何貴重!
二皇子年後平亂之後就被封為太子,送來如此至寶,自是表達了看重薛家的意思。
這般尊榮,也不是人人得享,就連薛鳳麟也有些惶恐,只覺得這賀禮實在是有些太貴重了。
「我這賀禮,也不全是因著你這次的功勞。」二皇子開口說道:「實則是因著你夫郎的一點兒善舉,讓我心中感念。」
薛鳳麟一怔,看向沈宣。沈宣正抱著薛永寧,與各家內眷在一起說笑。他身邊還有一個有些熟悉的人影,正是豐家的哥兒豐舒明。
豐舒明自年前與沈宣認識了以後,倒是仿佛自來熟了一般。
年後沈宣產子,豐舒明就親自過來問候,還送來了不少賀禮。後面又來了幾次,漸漸便與沈宣成了好友。
此時那豐舒明的髮髻上,插著一支碧玉簪,水頭極好,正是二皇子當日交給沈宣的那隻。
「豐家的哥兒,已經許了人家。」二皇子沉默了一陣兒,才開口說道:「大理寺丞梁家的長子梁有為,聽說為人踏實能幹,在國子監里口碑也是不錯,今年秋天就要下場考試了。」
薛鳳麟沒有接話,隻眼觀鼻鼻觀心默默站在一旁。二皇子……不,應該叫太子了……也已經擇好了太子妃。
只是那太子妃的人選既不是姚金陵也不是孫菲菲,而是晉武帝欽點的督察院張大人之女張妙兒。並令其中秋之後,便與太子舉辦婚禮。
張大人手上並無實權,但卻是晉武帝的心腹。晉武帝欽點他的女兒做了太子妃,自也有其深意。
這等決議,自是無人敢反對,那姚家與孫家也歇了與太子聯姻的心思。眾人只一股腦的恭喜太子,又夸晉武帝眼光卓絕,讓太子得了張妙兒這般賢德的好女為妃。
「我聽聞你與梁家的公子已經訂了親?」沈宣看了一眼豐舒明頭上的髮簪開口問道。
「是也。」豐舒明點點頭道:「聽聞梁公子為人和氣,梁家家風也正,我父母對這門親事是很滿意的。」
「你自己滿意麼?」沈宣眨了眨眼,試探的問了一句。
豐舒明聞言頓了頓,才摸了摸頭上的髮簪,勾了勾嘴角說道:「是太子殿下說的媒,他眼光自是好的,我能有什麼不滿意的?」
沈宣一怔,忍不住看了一眼二皇子的方向,便見他目光正好看向這邊,毫不掩飾的落在豐舒明的身上。
太子妃已定之事,沈宣自是也早就知道了。他心中有些感慨,默道皇家之事果然麻煩,也是這兩人有緣無份了。
時間一晃而過,又是三個月後,中秋佳節,太子大婚,養在鄉下的沈從霜也誕下了一個女兒。
沈宣得了莊子上送來的信,裡面滿是沈從霜訴苦自己在鄉下過的如何艱難,才想起自年前薛鳳鯉將人送走以後,自己就忘記了他還有這麼一個妾室。
如今沈從霜既誕下了孩子,那信上說的又十分可憐,養在條件不好的莊子上到底也說不過去。
薛鳳鯉雖然是待罪之身,被軟禁在院中不得而出,但也還算是薛家的一員,倒不如將沈從霜接回侯府養著算了。
沈宣派了人去莊上,將沈從霜與他的女兒帶了回來。
沈從霜原本就身材纖細,去了鄉下大半年,也不知是怎麼養的,生完了孩子竟看起來有些骨瘦嶙峋,瞧著在鄉下的確是過的不好。
薛鳳鯉如今已是罪人,沈家又被貶到了外地。沈從霜在京中是一個撐腰的也沒有了。
他自知無依無靠,見了沈宣便低眉順目,只求沈宣憐他與孩子可憐,讓他們可以住在侯府。
沈宣看了一眼他懷中的女孩兒。眉眼既不像他,也一點兒不像薛鳳鯉,也不知到底是遺傳了誰的。
他想起沈從霜曾說過薛鳳鯉不易生育一事,心中已有些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