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吃了彈劾之後便回了家,之後再沒有上過門。
不久之後,晉詩月親自給楊旭送去了一封書信,他便簽下了和離書,與晉詩月正式的和離了……
晉寧王府只有晉詩月一個寶貝哥兒,接他回府,自是要將他生下的哥兒也一併帶走。
楊家老爺子原本還跳出來反對此事,說要將孩子帶回楊家,交給楊夫人撫養。
倒是楊旭第一個出口反對,說是孩子生下以後,都是晉詩月一人照料,楊夫人看都未曾多看幾次,與孩子無甚感情,更別提由他撫養。
此事最終由他拍板,讓晉寧王府帶了孩子回去,又將楊姓改為晉姓,兩家才算是有了一個了結。
晉詩月與楊旭成婚的時候,是帶了滿滿當當的嫁妝過去的。
這次與楊旭和離,因著是晉寧王府先提,按律嫁妝應當留在楊家一半。但楊旭卻是一文不要,只讓晉詩月全部都帶了回去。
楊家清流之家,靠著朝廷俸祿過活,家中並無什麼產業。
但沾了晉詩月這京城土豪的光,每逢逢年過節的沒少孝敬家中,楊家這幾年的日子過的也算滋潤,楊夫人出門穿的衣料都好了不止一個檔次,房裡的頭面都多了不少。
然而這等財物孝敬了上十年也沒能收買到楊夫人的心,兩家此番和離,楊夫人竟然是最高興的。
她打從心眼裡就不喜晉詩月這個兒夫郎,心中只覺得若是當初沒有晉詩月勾搭,以楊旭名列三甲的成績,和該能娶一個世家名門的才女!如今也怕是已經兒女雙全了!
這和離書剛剛過了官府,楊夫人便開始四處赴宴,想要給楊旭物色一個續弦,好給楊家生個兒子傳宗接代。
只是沒想到去了幾個宴席之後,卻並未如楊夫人想像中一般,有大把的名門閨秀可挑。反而是一聽到她想要給楊旭找個續弦,那些原本對她還算熱情的主家,一個個都冷淡了下來。
楊旭如今官至五品侍讀學士,又頗得晉武帝欣賞,在同齡人之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只是他這侍讀學士乃是清官的差事,手上沒有什麼實權,除了俸祿和聖上的賞賜,撈不到幾分油水。
若是楊家乃是京中名門望族,擁有祖傳的產業,那楊旭的續弦之位必然是炙手可熱。然而一個清流之家,哪兒來的錢財?
但凡是條件出眾的女子,哪個不是提親之人踏破了門檻?
因著與晉詩月和離之事,楊夫人惡婆婆的名聲在外,有志氣的女子自是不肯做個續弦還要受苦的。
而那些條件不好的,楊夫人更是看不上。
一來一往的,反倒讓許多家有好女的人家,一看到楊夫人就繞著走了!
這日楊夫人去了往日一直交好的禮部侍郎何大人家中赴宴。
往日裡十分熱情的何夫人今日也是只打了一個招呼就不見人影。
楊夫人差人去問,府中的管事便來道歉,只說是宴席太忙,何夫人抽不開身,讓楊夫人在家中自便。
宴席還有許久才能開始,楊夫人閒來無事,尋覓往日裡那些相熟的內眷,竟然一個也沒有見著。
那些商人與小門戶的內眷倒是有想要與她搭話的,但楊夫人性子高傲,又覺得他們說話市井,很有些瞧不上,便只得一個人在園子裡轉悠。
她帶著兩個丫鬟,走著走著,就來到了一處偏遠的院子。
眼看著前路不通,楊夫人想要折返回去,卻突然聽到那院子裡傳來了熟悉的聲音,正是何家夫人的!
楊夫人心中一喜,立刻便停下了腳步,朝著那院子的方向走去。
楊夫人三步並作兩步走到院子門口,剛準備跨入院中,卻是聽到那何夫人的聲音說道:「方才那楊家夫人還到處找我,好容易才讓管事推脫了出去,真真是煩人!」
她面色一僵,停下腳步,忽然意識到何夫人此番說的正是自己!頓時面色又青又白,整個人氣的胸口一窒。
然而更讓她難受的卻還在後面,忽然那院子裡又傳來了另外幾個人的聲音,都是往日裡與她相熟的家眷。
「她家不過一個清流門戶,家境普通。那晉寧縣主帶了那麼多的陪嫁過去,都因為沒生兒子和離了,換成別家還得了?她這婆婆可不是個好相與的。」
「她兒子雖是五品,但卻是清湯衙門。這般背景,配個有財有勢的商戶人家,各取所需才是良策。我好心為她介紹一門親事,她卻嫌棄人家沒有才學。那樣樣都好的小姐,哪個不是掌上明珠?誰肯去給你做續弦?」
「可不是麼?還想討得我家玲兒給她兒子做續弦,也不看看自家什麼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