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蘅早聽裴五娘說過,這一次她阿兄與王獻都會下場,於是提前先祝了他一番,又順嘴問:ldquo謝郎君明年也該下場了吧?rdquo
王獻筷子一頓,臉上不自然道:ldquo他不去。rdquo
虞蘅詫異,以幾人平日談吐,謝詔該是最有把握那個,怎的反倒不去。
王獻是個嘴巴寬鬆的,可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他還是分得清。
這事情實在不好與她不好解釋,只叮囑道:ldquo這樣的話,莫要在諭之面前提。rdquo
許是意識到自己有些嚴肅,王獻咳嗽緩緩氣氛,作玩笑道:ldquo虞娘子懂事體我知道,就是擔心謝二那廝小心眼記仇。rdquo
虞蘅寬慰他:ldquo郎君放心,我不過隨口一問。rdquo
第二天就是冬至。
若說節日一定要有什麼吃食,冬至無疑是餃子。
各大食店裡,羊肉餃子賣得最好,既防凍,又好吃。
虞蘅她們朝食吃的是外間買回來的羊肉湯餅,羊肉燉得很爛,很香大塊,只是吃完有點膩乎,於是晚上便不吃羊肉餃子了,改包豬肉大蔥的。
上午包了好幾百個,放到窗外凍著,打算下午贈每桌客人一點嘗嘗,過節麼,還是得吃點節日吃食。
餃子才下鍋,便收到了來自蘇靜雲的節禮,隨節禮一道送來的也有碗餃子,每個包成元寶狀,白白胖胖,圓鼓可愛。
逢年過節,交好的人家、鄰里鄉親互贈節禮與節日吃食是從前朝就傳下來的習慣,虞蘅也給來往比較密切幾家備了茶酒點心,使喚阿盼幾個隨煮好的餃子跑腿送去。
這等團圓節,與中秋節一致,人都與家人在一處,街上除了酒水鋪子,都沒什麼生意。
虞蘅準備著到晚上便關店門,自家人過節,於是各樣好食材都留了一些出來。
中午的時候,來了個老者,身上穿的緞子都是好料,神情不苟言笑,步履從容沉穩,瞧起來,是經過大風浪的。
這客人眉眼寂寂,看了許久的菜單,又仿佛神思不在菜單上。
虞蘅沒提醒他,只做自己的事mdashmdash這等團圓的大日子,獨自一人落寞,許是有什麼傷心事呢?還是不要討人嫌。
過了一刻鐘,才聽對方招呼:ldquo店家?rdquo
ldquo來了mdashmdashrdquo
虞蘅脆聲答著,從廚房掀了氈簾出來,笑道,ldquo老相公,吃什麼?rdquo
老者指著菜單,要了鹽炙雙筍、芙蓉雞片,只這兩道菜。
虞蘅道聲ldquo好嘞rdquo,扭頭,先端了餃子出來:ldquo菜還有一會,老丈先墊墊肚子。rdquo
ldquo等等,我沒要這餃耳。rdquo老者有些詫異,許是以為店家想訛他老人家,語氣不怎麼好。
虞蘅解釋:ldquo這是小店贈客人的應節吃食。rdquo
看看別人桌上,確實都有。
老者緩了臉色:ldquo多謝你了。rdquo
煮好的豬肉大蔥餡餃子,配一碗餃子湯,香得沒話說,很快,他點的菜也上來了。老者吃得眉頭舒展,問虞蘅:ldquo這餃耳是誰包的?rdquo
虞蘅笑道:ldquo是我。rdquo
對方細細打量她,有些感慨:ldquo我第一次吃到這樣好吃的豕肉餃耳,也是你這般年紀,再次吃上,卻已是半截身子入土。rdquo
旁邊桌的客人聽了,勸慰:ldquo這樣好的日子,老丈怎還傷感起來了。rdquo
ldquo老丈吃著好,日後多來就是了。rdquo
ldquo何至於說這般喪氣話,瞧您身體康健,少說還有二十年盼頭!rdquo
虞蘅附和:ldquo諸位說的是啊。rdquo
老者沒說什麼,只問她還有沒有這樣的生餃耳,想買些回去,煮了吃。
虞蘅笑著說有,給他裝好食盒裡。
老者道過謝:ldquo明日再來還碗。rdquo
臨走留下如數飯錢。
穿著得體卻很節儉的老者算是個節日小插曲,一到晚上,送走最後位買粉絲湯客人,虞蘅拍拍手,從內閂上大門mdashmdash自家煮餃子吃。
除了豕肉大蔥的,後面又包了有酸菜豕肉的、香蕈豕肉的,被心急的阿盼囫圇煮在一起,分不出哪個是哪個。
所幸都很好吃,這樣吃著,又有些新奇的樂趣,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什麼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