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1 / 2)

王婆婆還做了幾道,都讓她們試。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糟雞,醃好後從酒糟里取出來,放在竹漏勺上,舀起鐵鍋里的滾水,反覆澆上去,直到糟雞被燙得熱氣騰騰,肉凍化作晶瑩汁水。

咬一口,先是滿嘴酒香,之後才是認真品嘗口感不膩不柴的雞肉。

對此,元娘表現出了極大的喜愛,陳括蒼覺得一般,岑娘子十分不喜,因為她從不沾酒,甚為排斥。

至於王婆婆嘛,她既做了,自然是自己愛吃的。

這下就難以判斷了。

而且……

元娘肚子裡沒油水,容易吃什麼都喜歡,至少王婆婆至今沒見過有什麼是元娘不愛吃的。她有時候覺得元娘這孩子機靈、一肚子小聰明不好管,有時又覺得真是上天饋贈,好養活又貼心,叫她心軟得一塌糊塗。

最後,酒糟雞隻好列為待選。

這樣一連折騰了幾日,整個宅子裡都是各種吃食的香味,可算是叫王婆婆定了大概的單子。

首先,沒什麼金貴難做的菜式。其次,以油炸面點類為主,這東西沒什麼功夫,稍微掌握好火候就成。

因鋪面大小的緣故,王婆婆打算開油餅店,而非胡餅店。

油餅店一般賣的東西少,店也小,胡餅店賣得卻很雜,店面廣起來和正店也相差無幾。

最後,要叫人知道王婆婆油餅店將開的消息。

正好也為了能試試準備的菜是否合眾人口味,王婆婆乾脆把做出來的菜分給幾家鄰居嘗上一嘗,能不能把消息透出去再說,好賴這些鄰居都在她們搬家的時候送了熱茶跟吃食,人家表了善心,自家怎麼也該往來一二。

這樣跑腿的事,自然是小孩子來做。

元娘分了幾家鄰居,陳括蒼恰逢學堂休假,也分了幾家,但他分的鄰居路要多走幾步。

元娘頭一遭去的便是徐承兒家,於是,除了一罐徐家阿翁自釀的蜜酒外,身邊還多了個徐承兒。官府是不允許腳店自行釀酒的,但平常人家不賣自己釀點喝也不限制,就是酒麴往往也得自製,所以常常釀得不好。

不過,徐承兒很是誇耀她阿翁的手藝。

徐家阿翁是郎中,與道士往來密切,因而學到了釀蜜酒的方子,釀出來的蜜酒可謂一絕,在近幾個巷子都頗有名聲。

她說得元娘都想嘗嘗味道了,畢竟所謂蜜酒可是用白沙蜜釀的。元娘在鄉里喝過白沙蜜,摻水飲了甜滋滋的,甜味不比往水裡加糖差。

但到底沒敢,她怕阿奶會罵人,小小年紀就偷喝家裡的酒,怎麼想都是阿奶的逆鱗。

下一家,是去竇家送。

這也是為何徐承兒跟著的原因,竇家徐承兒熟得很,恰好把上回買的薰籠一道送去給竇家阿姐。受上回不小心聽見竇家兄嫂談話的影響,徐承兒總怕自己掩飾不好神情,流露出什麼。如今和元娘一道去,正好多一人能引引目光。

元娘提了一個三層的食盒,每去一個鄰居家,都要帶著空盒子回去重新放三盤。

頭一盤是油炸的,比如油餅、油條段、雞子肉煎餅。

這個雞子肉煎餅也是陳括蒼搗鼓出來的,他不知怎麼讓阿奶打了一個有凹槽的鍋,又是放麵糊煎成型,又是雞子煎成圓餅狀,還往雞子裡撒醃製的肉沫,全都弄好後兩個麵糊餅里夾著雞子圓餅,再塞些醃菘菜。

看著奇形怪狀,胡餅不胡餅,饅頭不饅頭的,但吃起來味道很好。

麵糊表皮被油煎得金黃酥脆,雞子比起白煮要多出一股煎的香味,肉沫使得口感複雜,多了嚼勁,醃菘菜的酸中和了油煎的膩,回味酸咸爽口,滿嘴回香。

第二盤是肉鮓等之前覺得不錯的,第三盤則是酒糟雞那些覺得可也不可的。

這些動不動就是肉和油炸的東西,任誰看了都會覺得不菲,但其實並非如此,每樣都切得很小,不過半口的量,但擺盤好看,就顯得多。這樣三盤,實際花費不過二十幾文。

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不至於太費錢。

要不說王婆婆精明會盤算呢。

當然,種類都是一樣的,但往來得好的,當日送的東西貴一些的,盤子裡的量也會大一點。

這些就是挑不出錯處的小心思了。

元娘和徐承兒到了竇家的時候,剛好碰上竇家來客,實在是巧了。

院子裡站的是三個年輕的哥兒,最大的十五六,最小的十一二,都生得面容周正,相似的一雙單薄眼,能叫人猜出他們應當有親戚關係。

而竇家嫂子也是一樣的薄眼皮。

她們到的時候,他們聊得正酣,因兩邊年歲都不大,又是都是平民百姓,倒不至於連打個照面都不成,只是彼此頷首,並不說話。

竇家嫂子準備先把兩個小娘子帶進小姑子的閨房,擦肩而過的時候,他們繼續攀談起來,說到了一個什麼很厲害的人,語氣激烈。

最新小说: 我要的是功德不是男德 重生新婚夜全家流放我養兵五十萬 末世女在六零肉聯廠 認祖歸宗後前夫火葬場了 汴京市井日常 穿越成細作被嬴政偏執愛 貴妃娘娘榮寵不衰 香江小警花繼承豪門幼崽後 我靠線人系統在刑偵文里當熱心市民 嬌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