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底蘊!
隨手所用、毫不打眼的一個淨手盆,一個杯盞,都得是名家所出,最好能扯上些有名望的人。譬如前朝某某公主,又或是什麼天下聞名的名士喜愛的。
只富不貴,在與各家往來時,只怕要遭笑話。
當然,也不能只用古物,既要追求雅致,也要儘量做到體面富貴。
這其中的度就得自行把握了,要不怎麼高門主母里也有人的宴席辦得極好,有的卻不愛辦那些個賞花宴什麼的呢。
不過,這些年商貿繁華,京中人的日子也算是好起來了。
只要有錢,就可以找四司六局的人來辦。
他們非但是準備酒菜那麼簡單,桌椅擺設、賓客座次、宴席玩樂等等都能一手包攬,甚至連請柬都是幫著寫好的,哪怕主家想去某處的園子、寺廟舉辦宴席,他們也能幫著商量安排。
真正做到,府邸可以不出一人,不費一事,從頭至尾只需出錢即可。對那些不善內務,每逢宴席就手忙腳亂的主母而言,簡直是大救星。
王婆婆年輕時,四司六局尚還未成規模,那真是事事躬親,一場宴席下來,她能累得只剩半條命。但也因此,她操縱全局的本事,都是實打實歷練出來的。
所以,非但孫令耀用的這些金制器具她沒看在眼裡,就是他身邊的下人們,她也不覺得羨慕,甚至輕易就能挑出錯處。譬如,做事時人浮於事,行走時步伐散亂,規矩實在學得一般,擺個用飯器具都亂糟糟沒次序。
旁人眼裡僕婢環繞的熱鬧,在她看來,只有一個亂字可形容。
不過,她如今就是個平民老婦,哪有挑揀人家的道理,只是不自覺在腦子裡想,該如何定規矩輕易就能肅清浮亂風氣。
一桌几人里,心情最鬆散的恐怕就是孫令耀了。
他拿著筷子盯著滿桌的佳肴,倒是蠢蠢欲動。
作為揚州府首屈一指的富商獨子,他見過的玉盤珍羞何止千萬,他吃魚只夾一筷子,剩下的就賞人,還有烤一整隻羊,最後只吃縫在羊肚子裡悶烤的魚肉……
旁人視樊樓、遇仙正店這些酒樓為心心念念的美食佳肴所在,於他而言,就是初到汴京時稀罕了一段,之後也就普普通通。畢竟,只要他想,一日三頓都在這些正店吃又能何妨?
輕易能得到的,就不稀罕了。
他之所以蠢蠢欲動,是因為怕來了以後,表現得食慾欠缺,會讓括蒼難堪。
好吧,以陳括蒼的性子這不大可能。
但作為好友,維護對方的面子,是義之所在!
孫令耀自詡是個有錢的講義氣的好人。
所以今日他特意沒用早食,此刻已是飢腸轆轆,王婆婆做的菜卻是有幾分賣相,香味直往他胸腔里勾。但他還是很講禮數的等到王婆婆動筷子了,才開始吃。
王婆婆做的都是硬菜,有爐焙雞、羊腳子、蓮花鴨簽這樣擺到席面里都不遜色的大菜。
尤其是蓮花鴨簽,做法複雜,鴨肉要先煮再切絲,與魚茸和雞子清攪拌後,用豬網油包裹起來,先蒸後炸,擺盤時還要擺做蓮花樣式。
咬一口下去,外頭的豬網油炸得鬆脆,不似麵皮油炸後費牙勁韌,薄薄的油汁融入鴨絲與魚茸中,使其口感不再乾澀,變得肥而不膩,內里則是鮮嫩多汁到燙舌。
只看單個鴨簽,會覺得像是油炸春卷,只是內里的餡料功夫要繁複許多。
但這樣的菜,最適宜年紀不大的孩童吃,但孫令耀似乎並不怎麼動心,倒是元娘吃了許多。
她是真心覺得好好吃,摻了魚絨的內餡鮮甜,鴨絲越嚼越有肉香,之前阿奶從來沒有做過。果然,真正的飽口福,還得是長輩請客吃飯的時候。
眼看她一人吃了近半盤,愣是把一盤蓮花鴨簽吃成殘花敗荷,但王婆婆並未因此責罵或者給她眼色,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孫令耀的身上了。
他的確是沒怎麼吃別的菜,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吃得少,與之相反,他也快靠一己之力吃完了整整一盤菜。
這盤被他青睞的菜正是王婆婆前幾日醃製的酒醃蝦。
她算算時日,今日差不多也能吃了,索性就端了一盤上來,但只是用來湊數的,並未指望孫令耀能喜歡。
因為酒醃蝦酒味十分重,也未加什麼味重的佐料,又是生食醃製,大多數人吃得並不習慣。
大蝦只剪去須尾,一斤蝦用五錢鹽醃製瀝水,然後佐以花椒、鹽,用酒化開,壇頭用泥封住,醃上幾日就能吃。
雖說沒有別的大料壓制,但是花椒本就偏麻淡香,蝦個頭大,瀝了水後,嚼起來又干又香,經過酒醃口感中的嚼勁卻沒變,反而一股酒香。=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9_b/bjZLW.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