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1 / 2)

而且他們的堂屋很空蕩,應是因宅子大,有單獨的庫房,所以不曾堆了雜物,像方婆婆家的堂屋就放了酒瓮、紡車、雨具,牆上還掛了蓑衣。

竇家的堂屋裡,除了正對門擺的待客坐的太師椅和桌案,側邊用飯的地方那麼大,卻只有八仙桌,地上鋪著平整的石板,夏日沁涼,冬日冷腳。不對,還有不起眼的紅木纏枝花幾,這擺件是好東西,但應該是從前傳下來的,和堂屋頂著房梁的柱子一樣,都掉了點漆,顯出年歲來。

窗扉開得也大,左右兩邊的窗戶開著,既能通風,又能叫外頭的日光照進來。

為了彰顯繡工好,屏風上的布很薄,正對著金燦燦的陽光,對面人的輪廓盡顯。

元娘能清晰辨認出那邊的每一個人,看出他們的動作,臉上的神情是仰頭大笑,還是推搡著酒杯胡亂笑,不論哪種,動靜都是很大的,很恣意暢快,光打在他們身上,活在晴日底下。

一定很暖和。

反觀女眷這邊,大宅子修建時光線自然是好的,不會黑漆漆,但這一邊的窗戶卻照不見日頭,風不時吹進來,冷滋滋的,勾得後脖頸一顫。

好在竇家阿嫂是個妥帖人,掌家事無巨細,早叫下人燒好了炭,把炭盆端進屋,沒一會兒就烘暖和了。

很快,菜就上來了,先上的自然是果子蜜餞一類。

有牙棗、金橘、梨圈、桃圈、核桃肉等,既有新鮮水果,又有果乾和乾果,這些都擺做一盤,一圈圈向外,瞧著就像是由內而外綻放的花一樣。

除了這個,還有一盤鹹味的,切成片的臘兔、滷製的豬肚豬肺、熟羊頭肉等等。

桌邊還擺了酒壺,裡頭是白沙蜜釀的蜜酒,甜滋滋的,並不辛辣嗆人。

屏風外只有竇老員外做東說話,屏風內則是竇家阿嫂招呼眾人吃喝,竇二娘並不搶風頭,只是柔聲照顧身邊幾個妹妹們,幫著斟酒。

元娘深諳吃席要點,雖然獅子糖好吃又好看,可吃完太費功夫了,興許一會兒第二第三道菜都上來了,她還沒能把獅子糖的頭給吃完。

這時候可以夾蜜餞果乾,如果有蜜煎糖煎是最好的,蜜和糖都貴,若非宴席,平日可是捨不得買了吃的。

奈何席上沒有,元娘只好夾了梨圈。

所謂梨圈,就是梨子去核做成果乾,比蜜煎果子要便宜得多。

梨圈的口感比尋常果脯要脆一點,同樣是甜,但梨子香甜的風味很獨特,是帶著股潤肺的清香,比起其他果子,不需要糖漬酸味就很淡,只起到調節甜味的作用,使梨圈吃起來不會甜得發膩。

元娘不知不覺就吃了三四個,她又夾起桃圈,桃圈自然是多了桃子的果香。

元娘吃著,卻在想這個味道若是能做成薰香就好了,比濃郁芳馥的香味要好聞,卻不似草木寡淡。徐承兒之前就喊她,想一起制香,說是那香製得容易,原材也便宜,都是荔枝殼一類不值錢的。

過幾日得空了,她要和承兒仔細鑽研鑽研!

要是能薰香點茶,多雅致呀。

在元娘暢想的時候,菜也被端上來了。

打頭的是一道荔枝腰子,和荔枝膏里沒有荔枝一樣,荔枝腰子也沒有荔枝,用的是羊腰,把羊腰表面劃出菱形格紋,入油鍋爆炒,腰子迅速捲曲,表面上的凸起形似荔枝,因此得名。

這道菜很講火候,炒的恰到好處,則吃起來既質感緊實,又不塞牙,一咬就斷開,炒的時候加了糖與醋,湯汁均勻鋪就在腰花表面,每一個菱形格子的邊緣都藏著汁水。

咬開後,爆開的不止是腰花,還有滾燙的汁水,酸酸甜甜,伴著脆爽的腰花,半點腥膻味都沒有。

這樣酸甜可口的菜最是開胃,所以才打頭上。

接著是鱖魚假蛤蜊,魚肉切片用酒、鹽、蔥姜等常見去腥的東西醃製過,放到蝦湯里汆過,魚肉熟了捲曲時就像是蛤蜊。這道菜吃起來清淡,魚肉細膩,蝦湯清甜,能拂去上一道菜的葷膩。

後面是蔥潑兔、三脆羹、雞簽……

最難得的是一道炙羊肉,瞧著得有好幾斤,烤得皮脆金黃,滋滋冒油。

宋朝上下都追捧羊肉,達官貴人更是只吃羊肉,尋常豬、牛都是不會上桌的,所以羊肉價貴,單看這一道炙羊肉恐怕都得一兩貫的,可謂是今日最硬的菜了。而且必是外頭買的,竇家的廚子尋常,家中又沒有大爐子,是做不到把炙羊肉烤得如此香的。

竇老員外招待她們實在捨得,比外頭富戶嫁娶辦宴席也不差什麼了。

這是元娘來汴京以後吃得最好的一頓,今年竇老員外擺的席面比往年還要好幾分,也不知是為什麼。

但這席面比起高門的還是遜色許多,不說菜餚的珍稀,只說規矩便不同。

高門大戶吃上等席面,是一酒一菜的換,飲盡一杯酒,便換一道菜,奢靡繁瑣不已,光是僕人就忙得不行。

吃酒盡了興,男子那桌免不得喧囂起來。

竇家阿嫂便把一眾女客帶進垂花門內,這兒是後院,男子等閒不會進,她們亦可以盡興。

吃席吃席,盡興的頭一遭便是行酒令。

後院的地開闊,可比外頭的堂屋暖和,陽光鋪灑在地上,勾勒出檐角瓦片的形狀,還有婆娑樹影,因著葉子掉落得差不多了,日光無所阻礙。

最新小说: 重生新婚夜全家流放我養兵五十萬 末世女在六零肉聯廠 認祖歸宗後前夫火葬場了 汴京市井日常 穿越成細作被嬴政偏執愛 貴妃娘娘榮寵不衰 香江小警花繼承豪門幼崽後 我靠線人系統在刑偵文里當熱心市民 嬌養首輔 穿書七零:文工團來了個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