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才殺雞儆猴,故意重判以威懾收買魯直意之人。
在魯直意被重判的次日,皇帝便找了理由在朝堂上怒斥二皇女,評她『粗枝大葉,難擔大任』,順手卸了她在軍器監的職務。
軍器監的官位並不高,卸任對於二皇女來說並不是重罰。
最重得反而是皇帝那句評價。
『難擔大任』可以指如今官位,那是不是也能代表皇女夢寐以求的另一個位置?
而三皇子本就無官無職,沒什麼可剝奪。
但他身邊的人就倒霉了。
其母端妃在接駕之時,『不小心』摔壞了皇帝隨身攜帶的玉環,被禁足。
和其走得近的官員,也『頻頻犯錯』,貶得貶,走得走。
皇帝做事小心,每一個舉動都師出有名,做足了表面功夫,懲罰也並不重,絲毫不影響他仁君之名。
但這一番連環針對下來,朝堂上誰也不是傻子,心中猜出聖意,再也不敢明面上站隊,紛紛疏遠了那兩位皇子皇女。
直到何捕頭去世的第七日,事情仿佛已經塵埃落定。
何捕頭下葬,家眷皆得到了賠償,參與這場案件的大多人也得到了懲罰。
即使這懲罰輕得輕,重得重,並不太盡如人意。
言淡望著窗外,難得天氣完全轉晴,烏雲撥開,陽光燦爛得略有些刺目。
她的愁緒只是片刻,下一秒便平息下來。
在如今這世道,這已是奉公門萬眾一心的情況下,盡足了人事,才得到的天命。
言淡展開了案卷,立時便投入到了新的任務中。
第235章 捕頭之位(上)
早先皇帝親自篩選了捕頭的繼任名單交給伏修遠,誰知後邊出了一連串的事情牽扯到皇子皇女,又得到消息知曉那名單中的人也和他們暗地中有些許聯繫……
皇帝正在猶豫是否還要選人入奉公門的時候,伏修遠恰好請求面聖。
他進門後先是請罪,稱自己識人不清,這才讓有心之人混入奉公門。
那魯直意本就是皇帝派去,因此聽見伏修遠此言,忍不住便有幾分心虛。
於是皇帝維持著自己的仁君做派,寬慰了伏修遠幾句。
伏修遠連忙拜謝,大呼聖上英明。
趁著氣氛和睦,提出奉公門向來獨立於朝堂之外,門中之人皆是單獨考試篩選而出。
而皇帝所選之人則是正常科舉出身,同期不少,更別提還有恩師座師等牽扯,和奉公門最初設立目的相悖。
皇帝本就猶豫不決,聽他此言條理清晰,又搬出了開國皇帝設立奉公門的初衷,只得答應這空缺依舊由奉公門中人補上,他不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