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邊推演組鬆了一口氣,我看著監控,「應該不會出錯吧,這麼多視覺衝擊,會有應效吧。」
陳墨:「希望吧。」
第73章 73
氣體第一次進入時,醫務室只剩下程頤一個人。
程頤提前吃了抗力藥物,雖然剛開始吸入時出現了輕微嘔吐的情況,但過了適應期身體便恢復了平靜。
而犯人則是從昏昏沉沉的狀態變成了興奮。
雖然手背上扎了留置針,手腕上帶著手銬,但他一直不停地捶打床面。
嘴裡唔咽哀嚎著,像是呼喚屠刀的羔羊,懼怕之外還有抑制不住的情緒觸角。
或許,人類並不堅強。
荒誕的科學才是最永存的。
「你還好嗎?」我看程頤用手撐在床沿上,她手泛白。雖然看不清表情,但是我能從耳麥里聽清她的呼吸聲。
頓挫著掙扎。
「我沒事。」程頤情緒也在高漲。
「不要硬撐。」陳墨也跟著在旁邊擔心。
「你知道今天是幾號嗎?」程頤已經開始了執行催眠計劃,她開口也是非常流利的英文。
犯人尖叫,兩手繼續錘床。
「你知不知姆游一旦被開發,權限升級之後人類會怎麼樣呢?」程頤語氣沉穩,聲音低沉又響亮。
犯人搖頭,搖頭,搖頭。
他避而不答,眼睛死死地頂著天花板。
程頤說著用拳頭狠狠地錘在旁邊的桌子上,隨後一頓辱罵輸出,「偷窺得了其他人的人生嗎?你們只是一群敗類,你…..」
激怒。
用激怒以確定記憶是否準確。
犯罪決策心理學,是我們犯罪學專家經常要思念的過程。
拋開三觀對人思維的後期改造,在人類大腦中,仍然留有動物性本能。
就像物理學十大定律,所有科學發展都在定律上發展而成。
犯罪心理決策也是這樣。
當人類避免困難決策時,心理一般都會出現幾種定律。
第一:不喜歡做出使某人得到較多好處的決策,善妒。
第二:如果人類所做出的角色,結果不僅人意,人們會後悔,甚至會有預知感。
第三:人們不喜歡對不好的決策負責。
找回思維的興奮度,是我們今天的課題。
在興奮度中提高對方對於行為決策的敏感。
不管是好的結果,還是壞的結果,他們都需要有回應。
人的認知過程是有過程的。
視覺認知,問題推理,判斷,決策。
看到了——以為是——絕對是——我要這樣做。
這也是人們為什麼會焦慮,為什麼會產生誤會,為什麼需要溝通的主要問題。
罪犯看到了時間點,推理出姆游現在的狀態,判斷自己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最後決策要不要對話。
再簡單來說。
罪犯看到了時間節點,知道了我們會不會再對姆游產生威脅,從而判斷出自己價值,開始放縱自我尋求自殺。
罪犯現在興奮的痛苦,他大腦里被神經氣體包圍,突出神經末梢對精神攻擊,有些像是吸了毒產生幻覺後的感覺。
但這個藥物,更像是開鎖專家。
神經氣體對大腦控制力更強,更加直接,會讓他的記憶去面對這兩天都在迴避的事情。
「你別問了出來吧,釋放麻醉氣體將人帶回,下個測試吧。」陳墨在耳麥說了一句。
程頤站立起來,晃晃悠悠走出醫務室。
十分鐘後,人被拖了出來,送回了牢房。
「第二輪,二十分鐘後開始。」
-
犯人被送回房間後躺在床上睡覺,頭上的表被調整至他第一次去醫務室之前的時間。
我和孫濤重新布置了一下大廳,便衣民警替換了孫濤的位置,拿走了遙控器。
電視上播放著的是明天的新聞。
是關於一條手機用戶後台被莫名刪除照片的新聞。
時間點,下午兩點四十。
犯人從麻醉中清醒過來,他摸了摸頭髮,抬頭看了眼頭上的表。
走到窗邊,想通過鐵皮縫隙觀察外面的情況。
「開始。」陳墨開始第二輪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