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寧在宮裡呆了這麼些年,覺得皇上就是因為年少繼位,所以特別想要做一個聖明之君,證明自己,做一個讓後人敬仰的人。
而對於後宮,或許是因為皇上父母早逝,所以他對於家庭有著十分的期望,而前期頻頻喪子,又讓這種期望逐漸膨脹。
他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和睦相處、對上恭敬,對下仁善,做一個優秀的人,那樣才符合他所理想的願景。
只是舒寧總覺得皇上身處高位太久,已經失去了對於正常人的一種理解,身為皇上他是想像不到底下人究竟應該怎麼想他的,他失去了換位思考的能力,僅僅只是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樣去做顯然是不夠的。
每個孩子都那麼優秀,還是在滿清這種文化的背景下,不爭不搶簡直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前期因為一直有太子的存在將這種爭搶壓了下去,但自從皇子們知道太子也是可以被廢掉了之後,對於皇位的渴望,以及對於不想將來被對手清算的結局,皇子們只能拼上性命,以命相搏。
張貴人坐在正殿看著被皇上叫走的覺禪常在,嘆了口氣:「她為了孩子也是不容易,從前性格溫柔安靜,不聲不響的,也就是待在這宮裡也沒有什麼特別想爭寵的想法。
沒想到生了孩子之後,卻願意為了孩子改變自己,最近我瞧著她像是活潑多了。皇上到底還是喜歡活潑一些的人的。」
張貴人最早陪伴皇上,其實就是帶著皇上一起玩兒,當初的她是孩子,皇上更是,其實最初幾年她也十分活潑的人。
只是生了孩子之後,所有人都告訴她應該去做一個稱職的母親,而稱職的母親是不需要活潑的。
而自那之後,她和皇上的聊天就一下子局限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去世,她和皇上都悲痛欲絕,大概是皇上也知道,撫平她傷痛的最好方法就是再給她一個孩子,於是她又有了一個公主,和大公主一樣的可愛,只可惜這個孩子也沒了,她徹底心如死灰,也徹底失去了皇上的喜愛。
張貴人想,要是自己是皇上,她大概也不會喜歡一個死氣沉沉的人吧。
不過張貴人在覺禪常在身上看到了一種和她當年很類似的東西,那就是她們都可以為了孩子付出一切,她是,覺禪常在自然也是。
只是舒寧看著卻覺得,覺禪常在不是為了孩子在爭這些東西,她是為了她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所以才這樣做的。
覺禪常在說過的,她希望能夠讓家族抬出包衣,抬出辛者庫,以後不用見著旗人就自稱奴才,比包衣還下賤,這就是她最大的希望。
或許是那拉氏的到來,以及懷孕了之後,皇上依舊沒有給她升位份的這個行為,讓覺禪常在明白了,有些東西不爭就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