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舒寧回答不了,她就生過倆,還是特別像的那種雙胞胎,最開始分辨舒顏和胤祾的時候,舒寧都只能靠乳母,倆孩子真的長的一樣一樣的。
最後,還是覺禪貴人回答了寧答應的話:「孩子小的時候的確都長的差不多,不過阿哥們是天潢貴胄,和你弟弟自然是不一樣的。」
寧答應知道失言,拿起一邊的銀鈴來想要讓阿哥笑笑,胤祚很給面子的笑了笑,把寧答應的心都笑軟了。
「小孩子都這麼可愛的嗎?我也想生一個。」
覺禪貴人聽見這話笑了:「大庭廣眾說這個,你也不怕臊。」
寧答應才不在乎這個:「這有什麼不能說的,大家進宮不就是給皇上生孩子的嗎?」
寧答應入宮不久就看見覺禪貴人懷孕,一路從答應變成貴人,孩子還被妃位娘娘撫養,自然覺得生孩子是個好事兒。
她還是北邊長大的,那裡民風彪悍,這樣子的話小時候不知道說了多少,她沒覺得這話有什麼不對的。
只是覺禪貴人被她反駁,面子上有些掛不住,還是舒寧道:「話是實話,可實話就要實說嗎?更別提你也只是說了一部分實話而已,也不算全對,這話在永壽宮說說就算了,可別在外頭說。」
皇上廣納嬪妃自然是為了綿延子嗣,但這話說的也忒直白了些,而且她也說的不全面,這個時候的清朝,皇上納妃,不僅僅是為了孩子。
雖然小說里都說皇上的妃子都是這邊一個丞相之女,那邊一個將軍之妹,再來個太后侄女,皇上表妹就齊活,可以整一出宮鬥文了,皇上天天得這個宮去了,就得去那個宮裡哄。仿佛皇上才是那個伺候人的,而不是被伺候的。
大家都覺得這不應該是這樣的,身為一國之主,天下之君的帝王在一個封建專制的背景下絕對不至於過的如此憋屈。
但有時候,這樣子的說法之所以能被大家廣泛接受,還是有一定的原因在的,至少現在,皇上娶佟佳皇貴妃、娶鈕祜祿貴妃,娶赫舍里氏,娶僖嬪,那就不僅僅只是想要繁衍子嗣,更是為了讓底下的人知道,這些臣子他還是看重的。
甚至於後宮裡的的那些個蒙古嬪妃,不管是如今身為太后的博爾濟吉特氏,還是皇上之前放在宮裡擺著但卻一直沒有臨幸冊封的儲秀宮格格,還是早起的慧妃,不都是表明皇上對蒙古還是好的嗎?
前期的清朝後宮,的確是要承擔一部分的政治意義在的,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孩子而已。
又或者說簡單點,像是宜妃,德妃,以及她,年輕貌美,這些人才是選進來綿延子嗣的,而不是那些姓鈕祜祿、佟佳、赫舍里的姑娘。
不過讓皇上委屈自己是不可能的,放在後宮裡擺著,看心情給個位置養著,才是這些姑娘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