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怎麼能和皇上比?」
「朕只希望阿哥們有朕的一半就夠了,可他竟然連一半都沒有,真是令朕傷心。」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對於胤褆來說,太皇太后和他實在是離的太遠了,算起來,太皇太后是他的曾祖母,按道理也就是齊衰三個月,福晉是早產,所以的確是過了三個月才有的這個孩子。
可是太皇太后和皇上實在親近,皇上自己都還沒能接受太皇太后的死的時候,胤褆早早的就將這件事情拋之腦後了,皇上難免不高興。
於是舒寧搬出萬能答案:「皇上也說了,胤褆還小呢,再長長,興許就懂事了。」
「可朕看著,胤礽就比他懂事多了,還親自為太皇太后寫了祭文。」
「畢竟是皇上您親自帶大的,太皇太后去了的時候,我也在場,太子爺還匆匆剛過來見了太皇太后一面呢。」
這很難說是巧合,舒寧更傾向於是有人報信,畢竟其他阿哥都是內務府一個一個的通知的,顧問行一直在忙,或許是皇上身邊其他太監,但也可能是顧問行囑咐的他徒弟,舒寧不知道。
皇上對胤礽的做法顯然很滿意:「胤礽是個好孩子,朕沒白教他。」
皇上在舒寧這里坐了坐,說了好一會兒的話,又用了飯才走的。
因為皇上叮囑她要去多去蘇麻喇姑那裡看看,舒寧遵旨,經常過去和蘇麻喇姑說說話,有時也會提到幾個孩子的事情,這也是難免的事情。
上次看皇上的樣子也是還沒想到送個孩子給蘇麻喇姑養這件事,蘇麻喇姑自然也不知道,和舒寧討論起孩子十分自然。
舒寧甚至在這里聽到了皇上小時候的事情:「太皇太后對皇上是極嚴格的,書必須讀一百二十遍,皇上剛剛登基那會兒小,讀不完,還想著混過去,誰知道太皇太后專門派了人數,皇上賴不過去,只好繼續讀。」
皇上剛剛登基那會兒也就是八歲,但舒寧之前算過,這實際上虛了一歲,再加上他登基的時候還沒到生日,其實也才六歲,擱現代也就是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而已,又沒有同學,老師還很嚴格,不想上學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皇上都是自詡他從小讀書就一定要讀一百二十遍,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精神,原來這是太皇太后要求的?
舒寧笑著說:「這種事情姑姑也告訴我,要是姑姑繼續說,我可不敢再聽了。」皇上的笑話不是誰都能說的,蘇麻喇姑說可以,舒寧說,就不一定可以了。
「不過我倒是可以給姑姑說幾個胤祾和舒顏小時候的事情,因為這個名字漢語說有點像是銀鈴,胤祾剛出生的時候我老是拿銀鈴逗他,一晃,他就笑呢。舒顏更是和貓玩兒躲貓貓,是您說好玩兒嗎?」
和蘇麻喇姑說了好一會兒的話,舒寧正打算走了,誰知道蘇麻喇姑卻開口留客:
「我有個不情之請,能否請定妃娘娘聽我一言?幫我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