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也有人是這麼想的:「大阿哥和廢太子都沒了,不久剩下了三阿哥?」
但胤祾認識的那個胤祉不是這樣的人,他是個徹徹底底被儒家思想醃透了的人,太子在,他就支持太子,從來都想過選擇老大,也因為自身的缺陷,幾乎沒想過搞什麼別的事情,只是一味的只是在研究編書。
如今為太子說話,也可能就真的只是想將這件事說出來,支持太子而已,只是皇阿瑪覺得這是個藉口,所以強調這件事多麼多麼重要,好像老三也變的非常重要了。
所以,也就才十一月,皇上就在早朝的時候提出:「太子乃國本,國本不可不立,朕期盼群臣再推選出一個太子出來。」
這其實是滿人的傳統,推舉制,皇太極、順治,哪怕是當朝皇上,也都是這個制度的結果。
嫡長子立太子,是漢人的傳統,不是滿人的傳統,胤礽的存在本就是皇上為了和朝堂各種勢力對抗所以才提前選立的存在。
現在胤礽失德,皇上想要再推舉出一個新太子,朝臣們也都是絲毫不意外的。
隨後,皇上看向他早就打好招呼了的漢人臣子李光地,這位一向都是支持太子的,卻沒想到他的確是說了,可說出的卻是:「微臣推舉八阿哥胤禩作為太子。」
皇上還沒說什麼呢,朝堂眾人就一個一個響應了。
其中包括,時任理藩院尚書,鈕祜祿氏的核心人物阿靈阿;時任領侍衛大臣,佟佳氏的核心人物鄂倫岱;時任戶部尚書,科舉榜眼出身的漢人士大夫王鴻緒;時任工部右侍郎,納喇氏的核心人物揆敘。
甚至包括佟國維、馬齊等一系列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也都是偏向胤禩的。
皇上看著馬齊出來的時候都有些驚訝,他明明提前告訴了馬齊不要參與這件事,他居然也站出來了!
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肱股之臣,卻全部支持胤禩,究竟是為什麼呢?
皇上略微思考了下,也是能想明白的。
胤禩此人,性格軟弱,容易妥協,八貝勒府里,竟然是由女人把控,這實在是讓皇上不解。
群臣反對胤礽的確是有原因,太子脾氣的確暴躁,這不是假話,相比較下來,胤禩的脾氣就好很多,也更能聽進去話,他的能力也不差,從小聰明好學,文章騎射都非常優秀,不比太子差。
但若是胤禩為皇上,必然導致帝王讓權於臣子手中,這是皇上絕對不能忍讓的一點,他當初立胤礽為太子,就是為了朝臣們少插嘴儲君之事,若是換了胤禩,那可不又倒回去了嗎?
胤祾都沒想到朝上有這麼多人居然都是支持著胤禩的,這些人都能再組個朝廷了,皇阿瑪看了肯定是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