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舒寧聽了都覺得熱血澎湃的,大概不管是什麼時候,這片土地上的人都喜歡看大場面。
而則就是十足的大場面,皇上看了頗為感動,尤其是此次宴會,皇子、皇孫以及宗室子孫們也都十分樂意參與,畢竟是個在皇上面前露臉的好機會。
平常一年就只能見一面,還是過年時大家一起拜年請安,但現在皇上就樂意弄這個,其他人還不趕緊跟上,將自己家裡的孩子都送過來,哪怕是稍微干點什麼敬酒,分發食物,哪怕是扶個老人呢?那也是為這個宴會盡心盡力了。
大概是皇上真的極為滿意三月十八日的「千叟宴」,三月二十七日,皇上在暢春園正門前再次設宴,這次主要是在旗的老人們,雖然比漢族少了一些,但也有千餘人參加。
甚至就在隔天,皇上還安排了在太后宮門前則宴請了七十歲以上的八旗老婦,九十歲以上的在宮內就座,八十歲以上的則在台階下,其餘的則在宮門外。
如此盛大的宴會,一時之間自然是傳為嘉話,雍親王甚至因此上了賀表,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全是誇讚這個千叟宴的。
只有胤祾沒寫,他想著自己參加千叟宴時的場景,只覺得勞民傷財,實在是沒什麼必要了,這麼多人人的吃食、住宿,以及路上所花的費用,操辦這個宴會的時間,原本都可以用來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把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
民間有一句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的就是老人最好還是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家裡,不要挪動,這樣對大家都好。
他自己出門坐車都覺得不是很舒服,短途基本上都是騎馬,會稍微好一點,更何況是九十歲的老人呢?
千里迢迢趕過來,就只是吃一頓飯,拿到一點賞錢,真的是對他們好嗎?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將這筆銀子發下去,這也算是與民同樂了。
雖然肯定會有瞞報,貪污的現象存在,但這並不是不能解決的不是嗎?若是年齡算不了,以子推父,以女推母,也不至於出現九十歲的老人兒子女兒只有四十歲的現象。
皇阿瑪年紀越大,反倒是更加在乎名聲了,甚至就算是作秀,他也是高興的。
翻年的十一月,後宮裡的石氏生產,舒寧叫她宮裡的主位去看著,過了一會兒主位回來報說石氏和二十三阿哥一切都好,舒寧放心了,沒再說什麼。
隨後她又去看了看良嬪,她自從今年入冬以來就有些不大好,問了太醫也只說是憂思過慮傷身。
舒寧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但這都已經三年了,她話已經說盡了,覺禪氏本身就是個敏感的性子,她就算是對她說不要緊,可回去了之後怎麼想舒寧也真的管不了。
這一下子就又病了,這下病的還有些重,院判都過來了,也只是說盡力,但實際上怎麼樣,不一定,就看覺禪氏能不能挺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