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婠和舒顏都有些看不懂他為什麼這麼興奮,甚至覺得他有點奇怪,胤祾也覺得胤裪是真的有點天賦,他更喜歡專注一件事,而不是同時處理很多事情。
就這麼一直從臘月到了翻年的四月,小半年的工夫,胤裪瘦了好些,但人精神了不少,太后的喪禮辦的隆重且漂亮,雖然用的銀子不少,但皇上不在乎,那就一切好說。
等太后娘娘終於下葬完畢,皇上直接把正白旗交給了他管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都歸他管,簡直是相當滿意。
宮裡的舒寧剛忙完二十二阿哥胤祜上學的事情,就聽說皇上嘉獎了胤裪,中午飯都多吃了一點。
很快,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大清發兵救援,戰事並未停歇,反倒愈演愈烈,這次不是隨便派個將軍就能了事的了。
皇上甚至在昭仁殿說要是他還年輕,肯定是要御駕親征的,而現在,他只能派皇子代去了。
如今在京中的皇子從頭算起,胤褆胤礽絕對不能出來,胤祉雖然有過帶兵的經驗,他也相信他的能力,但他已經十幾年沒帶過兵了,只是編書,而且年齡太大了,都四十二了。
胤禛沒有經驗,在打仗這方面實在是不太行,皇上對他十分的沒有信心。胤祺能力不行也太過心善,胤祾,皇上覺得倒是可以,但還是因為年齡排除掉了,胤祾已經三十八歲了,西藏那個地方不是好呆的。
胤祐身份不過,胤禩絕對不行,胤禟太胖了,想到他帶兵打仗皇上就想笑,胤?還是不指望他了,胤禌身體不好,胤裪辦喪事還行打仗還是算了,胤祥不行,不忠不孝之人。
那就只剩下胤禵了,今年剛三十,年富力強、弓馬嫻熟,只是在爵位上皇上還是犯了難。
如今的胤禵還只是貝子,替他出征,最好是親王,可就這麼直接封他一個親王,皇上又覺得太過了,最後想了好幾天,皇上最後決定給他一個「大將軍王」的稱號,任撫遠大將軍,以天子親征規格出征,討伐策妄阿拉布坦。
代替天子親征,這可是無上的榮耀,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儲君的前提了,譬如九阿哥胤禟,他立刻從自己府里抬了一萬兩銀子去了十四阿哥府,算是投資,還說這只是最開始,後頭還有呢。
而十四也有點飄了,他甚至請了個算命先生過來給自己測算八字,聽到那人說自己:「元武當前,貴不可言。」還高興的賞了他二十兩銀子。
啟程之時,除開出征的人以外京城所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王公都要穿著蟒服在午門外等著。
皇上甚至親自下了一道聖旨給那邊的蒙古王公,大意是這樣的:「大將軍王是我兒子,的確是個好將領,有帶兵的能力,你們都要聽他指揮,就像我親自去一樣,一起努力。」
同時,舒寧也是第一次聽到了年羹堯的名字,皇上覺得他辦事明敏,立刻從四川巡撫升為總督,她也是第一次發現,原來年羹堯是個文臣,他不是個武將。
年羹堯在康熙二十九年中進士,之後做過翰林院檢討、侍讀學士、內閣學士,還作為使節出使朝鮮,之後才做了四川巡撫,正好也遇上了打仗,他做的好,才能升的如此之快,所以其實他完全康熙提拔起來的,而不是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