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庸眾人聞言感動,突覺自己先前謀劃太過小人,見齊暮安坦坦蕩蕩,心中倒是真心了幾分,紛紛拜倒。
「齊將軍威武,從今往後,將軍有令,末將莫敢不從。」
「將軍有令,莫敢不從……」
聲音一層層傳遞出去,從最近的將士開始,到城關之上,到城後軍士,各個聞聲而動,手持武器跟著各個拜倒。
「將軍威武,將軍有令,莫敢不從!」
看著這一幕,齊暮安將手中虎符收入胸襟內兜,與燕山關的虎符放置一起,掃望徒河方向,齊暮安笑了。
自此,他齊暮安也終有了上桌的籌碼,再不是那個被被動驅使,無力反抗的馬前卒了……
「報!將軍,西北方向傳來狼煙,恐是居庸山出現危機,我等是否馳援?」
齊暮安也萬料不到,自己才接收了北庸關,轉而離此不遠的居庸山又傳噩耗。
望著滾滾而起的狼煙,朝朝與齊暮安不禁齊齊心嘆,真是狼煙四起啊!
不過既已決心上桌,居庸山定是要救的。
顧不上北庸戰場清掃,齊暮安尋到朝朝,暗自詢問過她手中還有多少土火藥,夠不夠馳援居庸山後,得到朝朝滿意答覆,齊暮安不做耽擱,迅速召集北庸上下將領,看似商議,實則試探整軍。
「北庸關的將士袍子們,我知,北庸剛剛一場大戰,大家已是辛苦至極,疲憊不堪,可我極北一線軍鎮關隘,自來同氣連枝,共同進退,乃手足兄弟,命運共同。
一鎮一隘但凡有失,影響的更是大局!
今居庸山狼煙求援,我齊暮安身為邊軍將領,自不能看著兄弟關隘陷於險境,馳援居庸山義不容辭,眾將士,若有願者,可隨我齊暮安同往?」
北庸關的這些將士,經過苦戰,得燕山關救助脫險,自是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但凡還能動者,紛紛高舉手中武器,朝著前方新上任的主將表出決心。
「我去。」
「我也去。」
「算我一個。」
「兄弟同去。」
「末將願與將軍同往。」
「戰,戰,戰!」
見此情景,齊暮安心懷甚慰,卻也不能把剛到手的北庸丟下,畢竟身後還有上萬居民百姓。
掃一眼跟前慷慨激昂的將士,以自己往日對北庸關的了解,齊暮安點出剛才獻虎符眾將中的一人。
將其扶起,雙手重重握住對方的手。
「張校尉,你乃老將,熟知北庸關上下事物,今大敵當前,我率兵馳援居庸山分身乏術,便把北庸上下交託於你,望君幫我,放心,離開前,我會留下一箱方才所用神兵利器助你守關,張校尉,可願助我?」
張校尉為人雖平庸了些,卻不是不懂好之人。
得齊暮安矮個子裡拔高個子,張校尉一時激動,錯愕之下連連拍著胸脯應聲。
「敢不效死力。」
「好!我信你張校尉,北庸一切便全權交託於你。」
「將軍放心,末將定替將軍守好北庸,盼著將軍得勝歸來。」
「好!」,交託完畢,齊暮安隨即一招手,「速速整軍,隨我馳援居庸山。」
「馳援居庸山,將軍威武,大靖威武!」
來時一千,走時五千,因著北庸關未如燕山關那樣苦熬消耗,雖城關破,主將亡,下頭將士卻留存了不少,馳援隊伍隨之壯大。
此刻的齊暮安與朝朝都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壯大還不是極限。
許是老天難得開眼吧?
居庸山的馳援比北庸關順利很多,帶兵趕到時,居庸山還未被破關,金狗攻伐此地的兵力,也沒有先前燕山關與北庸關的人數多。
區區一萬之兵,仿佛小打小鬧,齊暮安帶著五千人馬從後殺出,與居庸山內將士打了個裡應外合,甚至沒有用到神兵,敵人攻防便土崩瓦解,居庸山成功脫險。
然而,有好消息,自也有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