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士,大金與胡部聯軍南下,此刻還未攻京都,更未收到王庭覆滅汗王被俘之消息,他們不知,朝廷定也不知,這便是先機,我們不若再冒險一場,打個時間差,一面想法子將消息散出去迫使朝廷,一邊暗自帶著汗王進京獻俘如何?」
眾人不解,「進京獻俘?」
齊暮安卻儼定點頭,「對,進京獻俘,新帝登基之際,我等力挽狂瀾於朝局,救欽差,擒敵首,盪王都,為何不當天下面進京獻俘,以慶新帝,以表忠心呢?」
是呀,為什麼不呢?
新帝登基,他們極北軍蕩平金狗王都,此乃天賜祥瑞,朝廷若是不蠢,無論如何也會抓住時機,哪怕只是面上,對此功績也會大大褒讚,不能即刻卸磨殺驢。
如此只要牽制住金狗聯軍,他們就能喘口氣,就有迴旋,不僅能保得平安,還可趁機促成朝廷與大金和談,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此策乃絕策好計,可若是想成,最要緊的是把大勝消息傳出去,傳到京都,迫使京都一併動起來,前後夾擊盟軍,且他們進京獻俘還得絕密,不可出半分差錯。
事不宜遲,明知這條路因著京都變故危機四伏不好走,他們卻不得不走。
整個極北迅速動了起來,李澤林則親自操刀,派出人手繞山林,走海路,撲內陸,設法進京傳遞軍報的同時,將極北軍大破金狗王都的消息散於民間。
與此同時,因著危險,獻俘須得齊暮安親去,而極北軍防,齊暮安將燕山關虎符鄭重交託給了岳父李澤林,又在與岳父再三商議下,將羅玄交出的虎符秘密交託給了朝朝。
自己集結兩萬精銳人馬,帶上朝朝給的土火藥,押解上汗王一眾,領著投誠的羅玄手下,秘密西進南下,進京獻俘。
一時間,風雲動,英雄涌。
京都四處得聞捷報,聽得極北軍揚我國威,挽大廈之將傾,朝廷內外震驚狂喜,倒也不是孬子,朝廷迅速整軍反撲,大金投降稱臣,兩國進入和談。
種種好消息一道道接連不斷傳來,卻遲遲聽不到朝廷對極北軍,對齊暮安的態度消息,整個極北,人心惶惶。
好在接手羅玄暗線,齊暮安人身平安的消息一直不斷,朝朝這才心安,可隨日子一日日過去,從寒春,到酷夏,四月有餘,待到艷陽天的六月里,年滿十五,在親爹與三叔給主持的及笄禮上,都沒等來某人歸的朝朝,心還是止不住的擔憂。
「爹,您說,京都不會再生是非吧?」
才嘀咕著,一張聖旨突來,打破了極北緊繃氣氛下的所有寧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齊家麒麟子暮安,忠心護國,挽江山之危,大破大金,功在社稷,朕心甚慰,惜卿肱骨之才,平卿軍戶之身,敕封定北侯,授二品護國大將軍,賜金甲金刀,賜田千傾金萬兩,其極北將士,忠勇可嘉,為國為民,護國有功,朕心甚慰,不虧有功之臣,凡此役者,論功封賞……」
聖旨上,將齊暮安特意表功於上,言明功不可沒的諸將姓名一一付上。
眾將聽到自己姓名,無一不震驚狂喜,激動歡呼間,聽得為首太監用他那尖細嗓子念著,「諸將皆為楷模,望不負皇恩,忠心不滅,保我大靖世代永昌,欽此。」
眾人俯倒跪拜,「末將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抬頭,一個個內心激盪,不由感慨。
娘的,錢力那小子說的真他媽的對啊!
跟著他們那臨危受命的少年將軍干,有好處他們齊將軍是真的給啊!
聖旨封賞,真是太長臉,太激動了!
敢問還有誰?不說大靖一朝,就說前朝,無論哪朝哪代,陛下封賞,自來只有主將,又何曾在聖旨上點過下頭那些出生入死將領姓名?還給他們求得封賞?
想來也就只有他們的少年將軍了……跟著這小子干,不虧!
一時激動下,眾將士們竟難得的覺得,往日總聽不慣的宦官夾嗓子也不覺刺耳了,想想他們每人得到的好處,只覺心頭火熱。
就是在這種火熱中,就見上頭那面白無須胖胖太監,又掏出一封聖旨。
「前文定伯二子,宣武科探花郎李澤林何在?」=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