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問過她們以及夫家意見,都應了。」
自己竟是不知?朝朝一噎,白了丈夫一眼,不過……「既然她們自己都樂意,我便沒什麼好說的,只一條,別虧了她們。」
「好放心,我會找個藉口親自去一趟,畢竟工程巨大,又在海外,不看一眼我不放心,只是家裡……」
「家裡沒事,有我呢,你放心去,不過那邊遠不遠?此去大概需要多久?若是遠,時間上你要拿捏好,畢竟聖旨下,爹那邊再周旋,久了也怕出事,萬一怪罪下來。」
「放心。」,齊暮安拍拍朝朝,摟人入懷,「我有數,大船走的快,錢力那小子根據你的海圖也發現了捷徑,要不了三月。」
「如此沒問題,你什麼時候出發?」
「明日一早就走,只是此來傳旨天使那邊你要多費心了。」
想到今日傳旨意的那貪心老太監,朝朝笑了。
「那老傢伙,放心吧,且貪財著呢!我已經安排了人好生伺候,那老東西陷在酒色財氣里,沒有十天半月都出不來。」,至於十天半月後,「我自然還有法子,你不是要交接軍務麼,這個也是藉口,只管去,抓緊時間就是。」
「好,家中一切便託付愛妻了。」
「呵,不給你看家就不是愛妻?」
「嘖嘖,我的朝朝這是嫌為夫不夠疼你麼?乖,明日為夫便走了,看在一別數日,朝朝,我的好卿卿,今日你可得依我。」
依著這貨的結果是,當晚就被翻來覆去的煎,以至於次日她疲憊的醒來時,身邊床榻早已空,身畔早已涼,唯剩下枕邊留下的信,
告知著人的離開。
說是三月,怕家裡出事,或是朝中再出變故,齊暮安始終記掛,抓緊時間做出掃尾安排,緊趕慢趕的的,幾乎是才將挑選出來的忠心人手、工匠,不想歸京的傷殘退役將士,還有當日剿匪繳獲調教的奴隸們送到地方,齊暮安便將一切交給親信,乘船即歸。
在鐵礦島換了船,馬不停蹄駛入榕城港的時候,時間才去兩月。
因為太趕,日夜操心,人一下船朝朝就發現丈夫瘦了三圈,有心調養,齊暮安卻不敢耽擱,洗去風塵僕僕,便與朝朝一道去見了已經樂不思蜀的老太監,而後這才帶著換了一半新血的家將,領著秋香等忠誠下人一道,隊伍浩浩蕩蕩,出發回京。
第210章
榮歸
夫妻倆離開的那日,榕城上下震動,得到消息的百姓聞風而動,自動自發聚集港口,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把路堵的嚴嚴實實。
馬車駛來時,人流摩西分海,從中出一列老者,這是榕城轄下各村各鎮的耆老,手中合捧一卷萬民傘,老淚縱橫,顫顫巍巍的遞上。
「侯爺夫人,這是我們榕城上下百姓的一點心意,還請二位收下,侯爺與夫人大恩,我榕城百姓沒齒難忘,盼君歸程,順風順水,前程似錦,歲歲安康。」
跟著百姓紛紛俯身下跪,句句真摯鏗鏘。
「我等恭祝侯爺夫人歲歲安康。」
這是百姓之心意,齊暮安自不能拒絕,收下萬民傘,鄭重告別,在百姓不舍的依依惜別中,踏上官船,行海路一路北上。
歷經一月有餘,船舶進港,下船登車,城外十里亭,一行人卻早早得了消息在此翹首以盼。
「怎麼還沒到啊?夫君,消息可靠麼?確信孩子們是今日歸嗎?」
隨丈夫、孩子、以及二伯哥前來迎親人的宋氏最是坐不住,頻頻墊腳抬頭,視線望出亭子,越過亭外負手而立的兩人往港口的方向張望。
邊上李澤豐與李長英見了,忙就勸。
「夫人莫急,二哥說的消息,定不會有誤。」
「是啊娘,您別急,眼下天還早著呢,即便大船靠岸,車馬過來也需要時間,您別急。」
「好,好,不急,我不急,我就是心裡惦記,也不知你兄姐他們好不好。」
「娘,爹跟二伯與我朝姐通信不斷,若是不好,咱們早就知曉了,你就是關心則亂。」
「兒行千里母擔憂,能不關心麼,九斤那孩子生下來咱們就沒見過,那可是府里第一輩的小孫孫!還有你哥,年紀大把,也不曉得給我相個兒媳婦,我……」
長英聽到親娘又嘀咕媳婦的事,忍不住頭大。
畢竟一提到此事,親娘念叨著念叨著,不由就會念叨到自己頭上來,果然就聽親娘話鋒一轉。
「還有你長英,你大哥在外征戰,不在跟前我也管不著,倒是你,也老大不小了,你看你朝朝姐連九斤都有了,娘給你相看那麼多閨秀,難不成你真一個都不中意?」
他就知道!
「哎呀娘啊,我還在書院讀書呢,而且正經人家,哪有兄長不娶弟弟先越過去的,正好如今大哥歸,您呀,把您那些個閨秀畫像都給我哥看吧。」
實在是怕了親娘了,長英猴精,丟下這麼句話就竄出亭子,跟外頭二伯以及這些年來死乞白賴著二伯當徒弟的羅晉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