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畝地增產幾十斤還算少嗎?!天下那麼多田地,要是每一畝地都多出幾十斤,那麼多地要多出多少斤來?!
不僅皇帝在算,皇帝身後的官員們都在算。
一想想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他們就痛心疾首,知道的太晚!太晚了啊!
雲縣的縣令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麼大的一個消息,怎麼能不上報?!
你們雲縣,你們河灣村的眼光是不是太高了一些?
每畝地提高几十斤的產量,還入不了你們的眼嗎?
官員們個個痛心疾首的望著村民們,不知道他們怎麼能如此淡定,如此平淡的說出這麼一個令世人震驚的好消息?!
來幫王老爺子的村民們不明所以,覺得這些人到底是讀書少,也沒什麼見識,聽大家說幾句話,就覺得談吐不凡。聽說糧食產量提高了一點,就一個個要暈過去的模樣,傻不愣登的。
留在這兒看這些傻不愣登的人,實在是浪費時間,不如繼續回去除草。
大家頗覺沒意思,拿起自己的鋤頭又趕快回去勞作,三三兩兩的散去。
皇帝立刻回神,叫住也想要回去除草的王老爺子。
「老人家,老人家,您別急著走。您能跟我說說,這糧食產量到底是怎麼提高的嗎?」
「成啊,你跟我來吧!」
第365章 專出神童不成?
王老爺子領皇帝一行人去試驗田。
遠遠就看見一群學生把衣擺塞在腰間,挽著袖子,和農人混在一起,毫無形象的在田野之間忙活。
另有一部分學生站在地頭,拿著寫字板,捏著鉛筆刷刷刷的記錄。
皇帝定睛細看,發現每一塊地,地頭都豎著一個木牌子,牌子上面寫的內容大體相似,但又略有不同。
王老爺子指著這些牌子,自豪的給他們介紹,「看看,這就是控制變量,進行對比試驗。定期進行記錄,觀察到底使用哪種子,或者哪一種方法,能夠獲取更多的產量。」
在地頭做記錄的學生,看見王老爺子過來,笑盈盈的同他打聲招呼,朝皇帝等人點點頭,便又忙自己手中的事情去了。
皇帝望著眼前一塊一塊的實驗田,心中激盪,久久無言。
他認真地把每一塊木牌上所記錄的字都看過來,在最後一塊地頭站住腳步,指著牌子上負責人的名字,問:「這些負責人都是誰?」
王老爺子笑道:「有我們這些務農經驗豐富,還讀過農書的老傢伙,也有知行學院的學生。每一塊實驗田,都是經驗豐富的老農與學生組成小隊,共同負責。」
皇帝點點頭,指著在田間和地頭忙活的、裝束明顯與農人不同的學生,問:「這些讀書人都是知行學院的學生?」
「那可不?如今凡是在我們村裡的讀書人,十有八九都是知行學院的學生!
學院裡的學生不僅個個學問了得,而且都非常有才華,懂的東西可多了!不是那種跟酸菜梆子似的只會說之乎者也,啥也不會幹的讀書人,他們干起活來,一個比一個利索!」
王老爺子與有榮焉,得意的揚高了聲音。
附近的學生扭頭看來,見是村裡的老爺子,又在和外人炫耀,他們互相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個個都不動聲色地把腰板挺得更直,寫字的姿勢在陽光下都顯得更加斯文俊逸了。
知行學院,皇帝在心中默念一遍學院的名字。
他眺望著勞作的學子,吹著田野上的微風,心情怡然,大感欣慰。
這一點,知行學院做的好啊!
世人皆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無數人為了改換門楣,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即便中了舉,將來外派做了官,對農事依舊一竅不通,一些人只是想當然的發布政令,不僅無法造福百姓,反倒禍害民生。
但是河灣村知行學院這一點做的很好。不僅培養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在農事方面的認知與能力。
若是這樣的學子將來做了地方官,知農事,能體驗民生之艱苦,才會更好的愛護百姓,督促教導百姓耕作種植。
地方官員,也應該加這麼一門課程才是!=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6_b/bjZQ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