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在一起做手工活閒聊的村中婦人,成了他們的重點打探對象。
丁招娣、李大妞等人忙著手裡的活,互相對視一眼,熱情的拉著這些新來的女子閒聊,差點沒把人家祖宗十八代給問出來。
張梓若還沒出門,就收到了村民遞來的消息。
她笑笑,打聽?隨你打聽!沈明珠實打實的在學院教了六年多的書,新的形象早已在村民心中紮下了根,且根深蒂固。
加上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輿論引導,村民們的認知和口風早有轉變,皇帝他們會得到一個統一的、合理的答案的。
而且,以村中人的警惕性,也根本不會跟打聽消息的人說實話。
那些不好的過往,就讓它徹底埋藏吧!
雲淮若要回宮,只會幹乾淨淨、風風光光的回宮!
為了不讓皇帝他們來到河灣村太過清閒,張梓若收拾過後,就去找他們了。
不是說好要講學嗎?我拿了張表格過來,大家可以先排一個次序,看誰先開始講學?
為了不暴露身份,皇帝面對張梓若的熱情邀請,親自登台講學。官員們一一排隊接上。
張梓若帶領學生和村民們狂薅知識的羊毛。
皇帝他們深陷疑惑解答的漩渦,個個聲音嘶啞的回到住處後,詢問下人,查的怎麼樣?
下人慾言又止,在逼問之下,才吞吞吐吐的說:「聊了,聊了很多,被熱情介紹了很多東西,都是張夫子和沈夫子同款。
小人被拉著,為了不暴露身份,身不由己買了很多東西,都給帶回來了!」
第376章 個個都來勁
望著下人買回來的一大堆東西,皇帝/官員們臉色比吞了蒼蠅還要難看。
叫你們去打探消息,不是叫你們去買買買!
打壓派系的官員尤為生氣。
我們是來挑刺打壓對方的,不是來給對方送錢的!
下人既委屈又可憐,眼巴巴的望著自家老爺,希望自己花的銀錢,老爺能給補上。
這點銀錢對皇帝和諸位官員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他們沒好氣的揮揮手,讓下人下去。
下人不行,皇帝等人決定親自出馬。
他們在河灣村連著講了兩天的課,和村民們好歹也算熟悉了,自忖打聽個消息應該是沒問題的。
皇帝特意到美食街買了一份麻辣燙,端著碗,湊到聊天的村民當中。
其他官員們有樣學樣,光明正大的蹭消息。
他們加入人群,寒暄兩句,看村民們端著碗,慷慨激昂的討論著歷史人物事跡和史書上記錄的大戰。
因為大家互相支持的陣營不同,說著說著竟然還吵起來了,分了三四個陣營進行辯論。
各個陣營的人邊激情輸出自己的觀點,邊拍皇帝和官員們的肩膀,問他們這些新來的講學讀書人支持誰?
皇帝和官員們端著碗,好半天沒吃進去一口飯。
河灣村的文風和辯論之風實在是太濃郁了啊!
有官員乾脆飯也不吃了,筷子一別,加入辯論,然後不動聲色的把話題引到張梓若和孩子身上。
村民果不其然跟上了他的話題。
京城眾人大喜。
村民興致勃勃的說起兩個孩子多麼聰明,尤其是小夫子!當年就能給大家講學了,講的那一首《鵝》,大家都還記憶猶深。
村裡的瀋河就是因為小夫子和講學大賽,愛上了作詩。為了做好詩,知道書中典故,並進行化用,瀋河讀書比他兒子還提勁!
今年瀋河也參加了科舉。雖然沒過了縣試,但是縣試分幾場考試,他比他兒子還多撐了一場。
他兩個兒子自從回來後,發奮讀書,生怕三人一起考試,他們兩個落下,偏偏老爹考上去,他們就真要在家種地供爹讀書,成為學院另類名人榜的第一。
說到此事,村民們哈哈大笑,轉而說起瀋河最新的詩作,並拉著皇帝等人,非讓他們給點評一番。
皇帝略作點評。村民們飽經薰陶,如今對詩作也都別有一番了解,一聽皇帝的點評,發現這位真是個行家!
於是,個個都來了勁。
「聽說文人都愛即興賦詩,春天來了,柳樹長出葉子要賦詩一首,花開了要賦詩一首,月亮出來了要賦詩一首,樹葉變黃了要賦詩一首,反正幹啥都要作詩!=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6_b/bjZQ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