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頁(2 / 2)

一行人憂心忡忡的往鹽州趕,路過京兆府的時候都沒敢停留,生怕看到京兆府的繁華後受不了鹽州的荒涼貧窮。

王小雱不知道鹽州在西夏手上有沒有發展起來,但是他知道當年拿回綏州時綏州的貧窮震驚了所有人。

鹽州也是在党項大貴族的帶領下棄暗投明,剛從西夏手裡拿回來的鹽州能比當年的綏州好哪兒去?

——景哥,你還好嗎?真的還好嗎?

……

天氣漸暖,厚重的冬衣被送去典當行換銀子,等到入冬時再籌錢贖回來。

如果入冬時他們還活著的話。

大部分邊關百姓不會籌謀幾十年後的事情,活一天是一天,壽終正寢的在這邊是奢望,不知道什麽時候就遇上天災凍死餓死或者被馬匪砍死。

百姓對官府的信任不是幾句話就能建立起來的,蘇知州初來乍到,軍中士兵知曉他的為人願意聽命行事,百姓又不知道他當官當的怎麽樣自然不會賣他面子。

大部分鹽州百姓都覺得鹽州歸漢人還是歸党項人和他們關係不大,漢人當家就不壓榨他們?党項人走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

哦,並不能。

既然不能那還折騰什麽,日子該咋過還是咋過。

春日裡事情多,蘇景殊忙著穩定鹽州局勢沒空走訪民間,百姓也沒空和他嘮嗑,等過了這段時間也過了農忙,到時候再去村寨和鄉老農人話家常。

西北的商戶都知道鹽州的蘇知州和熙州的王知州簽關引簽的利落,不用蘇知州開口,腦子好使的商人就提前到鹽州來守著了。

夾縫中求生存的小部落大多艱難度日,但是家産豐厚的番邦也不在少數。

聽說渭源設市易司時有些當官的覺得在邊疆地區放三十萬錢容易惹賊人覬覦,這話一聽就知道那人肯定沒來過邊疆。

三十萬錢算什麽,河湟地區好歹繁華了那麽多年,家産十萬以往的人能塞滿好幾座城,人家看得上這三十萬嗎就覬覦?

商賈中不可明說的規矩:經商賺的是富戶的錢,有良心的商人不碰貧窮小部落。

畢竟商賈無利不起早,哪天好心去貧窮小部落轉轉給那些窮的揭不開鍋的小部落補充點生活必需品對他們而言是積善行德的好事,大部分時間還是去大部落賣他們的天價貨物。

大商隊一來一回賺的就不只三十萬,朝廷未免太謹慎。

在王知州的運作下渭源的市易司還是開了起來,不過這些年西北的榷場開少關多,大宋的商隊不能出境,番邦商隊進不來,買家賣家都見不著對方,交易更是無稽之談,所以市易司的存在不像中原那麽吸引人。

渭源市易司能吸引那麽多商戶,主要還是王知州願意給來往商隊簽關引。

蘇知州和王知州一樣大方,不知道鹽州會不會設市易司,如果設的話他們可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吐蕃的大部落對底下的小部落還算友好,只要願意服軟認大哥就都是一家人,表面一家人也是一家人。

有時候覺得吐蕃的大貴族不做人,扭頭看看西夏貴族的所作所為又覺得也還行。

善人都是對比出來的。

党項貴族不做人的時候一點人性都沒有,因為錢來的太容易,所以花錢的時候一點都不心疼。

漢地商隊就喜歡這種大戶,有能力拿到關引的都上趕著那些視金錢如糞土的党項貴族做生意。

有錢不賺是傻蛋,党項貴族視金錢如糞土,他們視金錢還是金錢。

所以蘇大人,再干一票大的嗎?

前兩年蘇大人和王大人聯手找了幾支商隊出境,當時他們心有疑慮沒敢往前湊,結果就是撐死大膽的餓死膽小的,雖然不知道那幾支商隊出境幹了些什麽,但是無一例外都賺的盆滿缽滿。

最新小说: 首輔生平二三事 [总攻]催眠系统 意识身体 改造 【abo/双性/np】甜美多汁 玷污那些清水文快穿 操哭老师(n.p高干双性) 双性美人的性福生活(肉合集) 主神的金丝雀【快穿】NP 《阴暗菟丝花(nph.兄妹伪骨.亲父女.天降竹马)》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太怕被操所以全点武力值了(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