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1 / 1)

('

八月十二,麦假的第五天。

各方统计出来的青储料需求,终于送到纪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这有没有,只要做出来,他们能买。

当然,这都是值得信赖的人,还有张兽医做保,基本不会有错。

堡李村李家,六万斤。

县城牛家,八万斤。

这是正荣县养牛最大的两户了。

其他散户加起来,也要七万斤。

剩下的就是外县的。

张兽医那边联系了几家,一个张家定了五万,另一家定了四万。

剩下的多是观望,散户定了两万。

外县的观望很正常。

他们不像正荣县这些养殖户们,一有官府的认证,官府近几年都扶持他们养牛,所以更信赖。

二是这两年的青储料确实打出了名气。

不管怎么说,总的算下来,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万斤的料。

这自然是把税费,以及各种损耗都加到里面。

“三十九万斤?”安叔公惊呼。

不算就罢了,这么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万斤,根本什么也不是啊。

幸好当时不知道这个数字,否则他能一夜愁白了头。

安村长也在惊愕青储料的买卖。

他就算作为村长,也从未经手过这么大的买卖。

要怎么做啊。

众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纪元身上。

他们现在除了信赖纪元,已经没有第二个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赖了。

纪元那边已经把人数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齐上阵,不过做了六万斤。

但就算他们内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岁以上的人算里面,主要劳动力大概在十五个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这种,又是出了名的肯卖力气。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伟。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个人做了六万斤的青储料,还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纪元边解释边道:“这么算的话,青储料的买卖,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

不等他们说,纪元继续道:“分为两个工种,一个挖窖运草料。”

“女子则来细细的铺料,这个活要格外细致,必须妇女来。”

后面算是纪元的私心。

如果一窝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来,毕竟是挣钱的活计。

可铺料这事,确实要细。

而且这买卖从一开始,就有安大娘子这样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这种记账的。

要是因为推广出来,全都变成其他男子的活计,那她们两个“创始人”说不定都会被排外。

纪元感激当时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会让安大娘子“失业”。

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相比于挖窖这种事,均匀地铺料,才是做青储料的关键。

一百三十个人,对安纪村这样一百多户,六七百人的村子来讲,人数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户都能出个人,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安村长点头,这样就好。

订单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利益分配。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纪元道,“先定下规矩,省得以后出什么事。而且这份文书要上报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

安村长见纪元细致聪明,开口道:“元哥儿,你直接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安叔公立刻看过来,他也有点紧张。

以前青储料的买卖,他算是主家。

现在从唯二老板变成合伙人,自然担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储料的,所以以后青储料的买卖,他必得有话语权。”

“您是村长,又是牵头人,自然也一样。”

首先,大权不能独揽,分为两个人。

但两个人还不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再请赵夫子赵秀才做中间人,他清正严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赵夫子的为人,大家都相信。

纪元又强调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诉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请他来做三权分立之一,非常合适。

安村长跟安叔公果然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买卖,有了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们要开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龄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这些事都不用纪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毕竟他们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现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样是管。

', ' ')('

利润分配上,自然是谁做活多,谁分的钱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监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为他家还能出九口现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订单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长牵头做了此事,到时候利润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赵夫子的监督。

好处也有,他已经让他在外面给牛穿鼻环的大儿子四处打听,谁家需要青储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张兽医更不用讲,他倒是也会检查青储料的品质,而且他接触的养殖户更多,订单根本不用愁。

这已经是几乎农村集体经营了。

等于在安纪村开个青储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长变成作坊老板。

大体的事情定下,里面细节更是磨人。

纪元亲自去请了赵夫子,赵夫子听说是经营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听说跟养牛耕田有关,这才应下。

有他这个铁面无私的,这事不会太差。

作为监督人,在细节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银钱。

赵夫子想推辞,纪元却直接写上,又道:“您做了事,就应该有报酬,这是您应得的啊。”

安叔公跟安村长立刻点头。

纪元劝了又劝。

最后跟村长商议,把银钱折合成米粮布匹,定时送过去。

主要是赵夫子年岁渐渐大了。

帮忙管着青储料的事,也需要费心。

换作别人当监督,说不定都不去看,但赵夫子应下的事,就一定会办妥。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银钱赵夫子非拿不可。

最后纪元道:“您可是秀才,给官府的文书上有您作保,我们这事才能更通顺。”

“全村的人都想养家糊口,您这也是帮忙呀。”

用秀才的名号给青储料“压阵”,确实好用。

赵夫子少见感慨:“老夫这酸秀才的名号,竟然能派上用场。”

纪元放麦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这些细节中度过。

里面的细节包括许多。

村里集体挣的钱,也要给村里老人四时八节礼物,以及给幼童孤儿的补贴。

当然还有纪元这种。

只要考上县学,便能从青储料这部分银钱里拿出补贴。

纪元当然还有另一份银钱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这部分并不细说。

但也是纪元以后学费的重要来源,算下来,一年至少一百多两。

如果是私人的买卖,自然不用顾忌那么多。

', ' ')

最新小说: [綜漫] 輔佐官大人快娶我 yd美少年挨操记 催眠指环(np 重口纯肉) 予我荼靡 誤惹清冷長公主後 我媽讓我帶你回家吃飯 塵沙之境 《困逃(np)》 《香雪(帝妃、高h)》 《爱上了包养我的老女人(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