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节(1 / 1)

('

青年自然不知道,还是管家说的。

管家对纪元是有些印象的,之前去建孟府做买卖,就听说过纪元,再说纪元在书画竞技台下面,也是鹤立鸡群,肯定见过。

再者,管家前两日等自家少爷出考场时,又看到纪元,还听到别人讨论他。

这种情况,肯定要跟少爷讲的。

对方热情上来,主动跟纪元打招呼。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同属第三类考生啊。

第一类京城国子监的考生。

第二类家学渊源,家族底蕴的考生。

第三类,偏远地方出来的考生。

滇州府的这位考生,直接把纪元当作自己人。

再者,纪元在建孟府的名声他听管家讲过,既然碰到了,肯定要结交的。

双方碰到,倒是不意外。

能买科举百态图的,必然是家里有学生的。

对方如此热情,纪元一般都不会拒绝。

而且怎么说呢,这家人还是有点不同的。

纪元跟白和尚对视一眼。

人家买了自家的画的啊!

四千两银子呢!

对金主爸爸还是要好一点的。

当然,纪元没有打算掉马,只是对他们更客气了。

“我叫董康,滇州府的,之前我们管家去你们建孟府做买卖,所以知道你。”董康今年二十五,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纪元,白和尚他们,同样做了介绍。

这也算认识了。

来京城赶考,确实很容易结识朋友,都是举人,都是读书人,也有同样的话题。

当然了,还是同类人容易抱团。

当天晚上,财大气粗的董康就要请纪元他们吃饭,纪元跟张洵他们约好了,这董康也不介意,干脆跟着去了。

管家看得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什么。

会试之前,纪元跟建孟府的众人没怎么见面。

会试之后,多数人又在休息,这次总算凑一起,多个董康也没什么,反正都一样。

吃饭也就算了,但董康却意外聊起他家买的《科举百态图》。

“你们是不知道,这图直接挂在我们族学的明伦堂里了,学生们每次经过,都会看到,那压力实在是大啊。”

“好在图刚到,我就出发来京城了。”

“听族学的堂弟他们讲,我们夫子每次看到那图,都会忍不住哭啊。”

此图建孟府的学生们自然记得。

当时乡试成绩刚出,整个府城最热门的两个消息,一个是纪元是当年的解元。

第二就是拍出天价的《科举百态图》,这张图意外的平和,意外的有趣。

或者说,焦虑的人会的焦虑,平和的人会看到平和,说是百态,一点也不为过。

拍卖到第二天的时候。

就已经吸引大半学子过去看了。

其中孟华伟甚至还道:“我家本来也要买的,但你家出价太高了。”

董康甚至还道:“我爹说买的值,还说青堂先生要是再出画作,一定要买下来,我家还让建孟府的朋友帮忙盯着呢。”

纪元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

别说了,再说他忍不住送一幅画回建孟府了!

“可惜他跟当年的乌堂先生一样,再也没露面。”

“说起来,他好像真的是乌堂先生的学生。”

“肯定是个天才,不然能画出那样的画作?”

一群人夸的纪元都不想听了。

白和尚还在偷笑。

知道纪元“马甲”的人本来就不多,他也只能自己笑了。

董康一晚上时间,直接跟大家打成一片。

而且他发现,这群人的年纪不一,但似乎都以年纪最小的纪元为主心骨。

十五岁的人,在这群人里颇有些说一不二的气势。

但实际上,纪元又是个随和性子,宴会上并不多说,可他但凡说话,大家都很赞同。

这样的人放在他们那,颇有些“头人”的意思。

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部落的首领。

不管是文举的孟华伟,张洵孙举人他们。

还是武举的武营等人。

他们建孟府的人常常在一起,或许没什么感觉,他刚刚加入,所以能看出来。

纪元小小年纪,确实不同寻常。

此刻他不同寻常的卷子,让几位阅卷官都微微吃惊。

四月十七,乡试贡院内。

各处点着烛火,考官们挑灯阅卷。

“敦仁守义,而协和人自致者,一人如是也,众人亦如是也。”四书考官道,“说得好!实在是好。”

四书考官共有五人,大家相互传阅,每人都细细研读:“确实好啊。”

“此文醇厚昌明理势并重也!”

其中地位最后的那

', ' ')('

位阅卷官,更是直接写下评语:“醇正近理之言,诸儒所不及。”

这评价,实在是高。

但阅卷官们一一点头,都是赞同的。

其中一人还叹:“若科举都是此等文章,我们也不觉辛苦了。”

今日已经是阅卷的,不亚于喝到甘泉水一般。

好,实在是好。

此文被单独拿出,如果后面四书文也不错,那肯定会被列为前三。

“看看他下面两题如何答的。”

第二题为“文王视民如伤。”

此考生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此句破题,直接将文章拔高,让考官再次眼睛一亮。

后面的见解更是让人感慨:“条理清晰,并见阳春大德。”

阅卷官直接题字:“以字句间博人鉴赏。”

不仅夸作者的品德好,还要逐字逐句地阅读!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甚至还给了合理的建议,还给了为何要效仿先贤的原因。

几位考官甚至把手头的事都放了,当真一字一句地阅读。

“好!今年得此佳才,也是科举的幸事!”

“好一个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只要好好做了,还怕做不好吗。

只要身体力行了,难道还不是盛世吗。

此话读来竟然颇为激动。

甚至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更是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真的像先贤的文章一般。

“看下一篇,快。”

“第三题他怎么答的,我认为他是第一了!”

虽然四书的三题里,只看了他两题,但已经感觉,他会是第一!

第三题为“事君能致。”。

此话考官们肯定懂是什么意思。

但就是想看看这个学生能给出什么见解。

不过资历最高的阅卷官下意识翻了翻第一题,再看看第二题,心中有些不妙的情绪。

等拿出来,这位阅卷官已经想挠头了。

第一题,讲的是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虽然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但这朝堂上,谁不拍马屁。

', ' ')

最新小说: 七零穿書文藝槓精 御獸人生從模擬開始 [名柯同人] 琴酒拋夫棄子之後 我的帶球老婆要登基 道長下山後 [綜英美] 遊戲系統更新中 修仙失敗後,她回村種田養雞擺爛 寶石化植物鑑定師 《我的未婚妻欲求不满》 [咒回同人] 最強適配度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