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1 / 1)

('

本地所有官员一个想法。

少给纪元派活!

不要把人给吓跑了!

要知道,他们这衙门官员少,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压力大的不行。

好不容易来个人分担,真的不能吓跑啊。

可惜他们不知道纪元卷王的名声。

否则担心的,就不是纪元害怕公务太多,而是害怕跟不上纪元的节奏。

看卷宗,处理公务,对纪元来说得心应手。

不到五天时间,各部文书都被他看了遍。

从前期走访调查。

再到翻看本地卷宗。

纪元对宁安州的调研基本结束。

纪元把手头的文书放好,走的时候,甚至把五司的卷宗都摆放整齐。

本地的情况,他了解了大半。

让人忧心的,便是去年的涝灾。

总的来说,梯田里的水是由山上引下来的。

但这些引下来的水控制不好,或者山上的水太多,就会让梯田的稻子淹死。

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的事。

所以今年大家特别紧张。

至于赈灾?

本地人没想要什么赈灾,他们甚至不懂这种情况下,朝廷是要给帮忙的。

他们只想着,今年顺利收获吧,只要顺利收获了,日子就能好过。

纪元再看着亩产的斤数。

这么好的田地,亩产三百多斤大米。

实在是太少了。

“不好了!山上又下雨了!”

“要抢收!必须抢收!”

“看天象的吏官说,最多五日,五日后必有大雨,要提前抢收!”

纪元正在写增产的计划,便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呼喊。

便是当地熟悉天气的小吏发现异常,所以要各地奔走相告。

本地的山,一座山可以分四季。

山上下雨,山下甚至没感觉,而本地的稻田最怕这个。

因为山上的水不停歇的留下来,迟早会淹没即将收割的稻田。

一旦雨水过多。

那今年本就亩产不高的稻子,就会毁于一旦,跟去年一模一样。

这件事必须通知到各个村寨里,让所有村寨立刻行动,越快越好!

刘大人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他急着出门,差点摔一跤:“快,快备马,下面三十七个寨子,还有九处额外的小村落,都要通知到。”

刘大人分着任务。

这次官员小吏都要出发。

要通知的村寨实在太多了,原本四个人一队,也变成两人一队。

即使这样,人数还是捉襟见肘。

“让我跟邬人豪分开,可以跟着小吏同行,也能帮帮忙。”

纪元直接道。

他们俩?

这能行吗?

往下面村寨跑,可是最辛苦的,很多路还要人牵着马走。

纪元确定道:“刘大人,事不等人。”

这句话提醒了刘大人。

“好,你们两个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过说回来,能通知多少地方,就要通知多少地方。”

“事关宁安州百姓的口粮,一点也不能有误,听到了吗?”

纪元跟邬人豪点头。

他们听到了,他们也会照办。

“好了,出发,快去快回。”

“今年不能再跟去年一样了。”

“真的不能了。”

刘大人深吸口气,远远看着,像是在流泪,近了看才知道,那是他纵横的皱纹。

纪元跟着一个本地小吏,两人骑着马快走。

能骑马的地方骑马,到了地方就要把马拴在树上步行过去。

那本地小吏着急的很,不会刻意等着这位“小白脸”。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跟得上,还能帮他提着东西。

或许,这个新来的官员,真的不错?

来不及想这些有的没的,还是赶紧把消息通知到位吧!

宁安州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貌, 让本地的农耕跟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本地的水循环也跟其他地方不同。

一般来说,雨水下在山上。

经过山上的天然沟渠流到山腰的森林。

途经人类居住的村庄。

接着到山脚的梯田,最后流入地表河流。

一定要比喻的话, 可以当作一条天然的自然水管道, 从山上一直流到山脚。

途经这条“管道”的动植物, 人类, 田地,都会由此获益。

先秦时期,人们就察觉到这种地方的好处。

躲避战祸的时候,不少人定居在此。

宋朝时候也有记载,有位南宋的文人曾经形容岭地的梯田,称之为:“岭坂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 ' ')('

山多地少时候,这是最为合理利用的方法。

甚至灌溉的时候,都能从山上引水, 可比挑水简单很多。

说了这样多“好处”, 自然也有坏处。

他们这两年面临的, 便是“坏处”。

对大自然来说,肯定无好无坏,大自然根本不在意。

对人类来说,山上的水突然增加,往下流淌得更加急促。

就跟你家水龙头一样,原本的水流量刚刚好, 但不知道是谁, 突然把水流量增大,大到你手足无措, 只能看着水流暴增几十倍上百倍。

只是一个水龙头出故障就罢了,家里所有水龙头一起水流暴增。

那结果呢?

自然是家里被淹。

对于靠着这样水循环农耕的宁安州腊蛮族人来说,一旦上游的水暴涨,就代表处处都有水龙头。

要说村寨的选址还能躲开这些地方。

下面大面积的梯田,只有被淹的份。

辛辛苦苦一年的耕种,便会毁于一旦。

要说人们会干等着出事吗?

自然也不会,修建水渠就成了平时农闲时的重要事情。

可那么大的山脉,多是村寨自己组织,做得也没什么章法,全靠经验来挖,虽说也有作用,可到底不够科学跟规范。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用。

后世很多好用的方法,都是从这一条条血泪教训中得来的。

按照纪元来看,他所见过的梯田里,本地的梯田已经最为合理的了。

却依旧避免不了天灾。

宁安州这边,还找了负责看天气的老农,根据气候变化,来预告雨水的情况。

', ' ')

最新小说: 榻上欢(双性)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双性拍摄记 《《攻略系统:收割天下美男》》 《称臣 (强制1v1)》 《欲燃(1V1H)》 《恶役千金居然是伪娘!》 美男被日哭【双肉合集】 以爱为名的圈养(abo/管教/sp) 炮灰逆袭手册(共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