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节(1 / 1)

('

这个时代发展得也会越来越快。

蒸汽工厂,动工!

自从化远四十四年, 肃州第一台蒸汽机出现之后,天齐国各地不约而同掀起蒸汽机的风潮。

不管是从正规途径得到的蒸汽机图纸,还是特殊渠道得到的。

都不约而同, 做了同一个选择。

研究。

匠人们研究。

文人们研究。

一些理工科的大佬们也在研究。

在大家知道, 这东西陆陆续续拯救无数废弃矿井之后, 不约而同做了同一个选择。

继续研究。

为什么?

因为这东西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再说了, 纪元那边都说,蒸汽机的最大动力还没发挥出来。

有他的这句话,天齐国各地,都开始稀奇古怪地研究。

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让蒸汽机代替马带来的动力。

动力这个词,天齐国人人都知道了。

所以, 让蒸汽机代替马的动力,速度会不会更快?

那以后大家都不用养马了?

这个想法出现后,不少人都开始试验。

蒸汽机的本体那么大,怎么把它安装马车上?

可是锅炉真的太大了, 直接挡住视线了啊, 那这马车怎么行走?

鲁地有一个工匠做出这样的蒸汽车, 没走几步路,蒸汽车直接偏航,撞到旁边的大树上。

粤地倒是换了个方向,把锅炉放到后面,利用齿轮等等一系列零件,好让锅炉虽然在车的后面, 但还能往前走。

问题在于, 他做的车根本经受不住这锅炉的炙烤,车直接毁了。

天齐国另一个地方, 倒是解决了车辆不够结实的问题,然后蒸汽机动力不足,在路上停摆。

太难了。

这东西根本不适合代替马!

不少养马的商户们松口气。

看来代替马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各地关于蒸汽机的研究,也成了天齐国坊间的趣谈。

同时也加快了各地工科的建设。

特别是举业的学生,往工科转的速度,似乎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

纪元一边建设水泥厂,一边跟礼部尚书徐大人通信,算是了解这件事。

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如今的科举考试太卷了!

卷了这字,甚至用在徐大人书面通信上。

纪元感觉,要是后代人看到他们这些,会不会觉得这就是个古代的压缩包?

其实完全是现代的口头禅啊。

但这个词确实足够形象。

徐大人负责天下学子们的科考,说了如今科考的现状。

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考生的人数。

纪元考乡试那会,几千人里面,选出一百多人中举。

时隔七八年,参与乡试的人数,已经从几千增加到一万多,几乎翻倍了。

毕竟每年都会童试,每年都会多出很多秀才。

这些秀才三年一考,考上去的,肯定没有留下来的多。

秀才人数翻倍,举人同样也多,进士也不少。

打个比方说。

就那么一座独木桥,一天顶多走十个人,而像过桥的人越来越多,那岸边肯定拥挤不堪,说不定还会打起来。

当年聂世鸣在正荣县衙门说,如今秀才多如牛毛,当地的秀才们还愤愤不平。

如今再说,大家只会一个劲地点头。

是啊。

现在秀才真的太多了。

其实当时就已经有考生太多的趋势。

这么多年过去,自然更严重了。

官学设立工科,倒是刚刚好。

徐大人信里还说,不少科举无望的秀才,本打算弃儒行商,如今则要弃文去学工科,也是一个转变。

这信里还问,纪元认为,如今的科举,应该如何改制才是。

想要科举做官,已经千难万难。

一些学生,确实打算弃儒行商,毕竟是要过日子的。

穷秀才什么都不会,还不如老老实实另寻出路。

而且一群读书识字,不事生产的秀才凑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大祸害。

纪元那个时空,就提过这件事,说秀才介于百姓跟豪绅之间,既不接地气,也不是真正的有钱人,很容易作为社会的败类。

正荣县那个狎妓的刘秀才,就是这种祸害的代表之一。

随着秀才人数越来越多,这种祸害已经成许多地方一害。

现在工科的存在,分担了这份压力。

让徐大人另有其他想法。

如今的官学,是不是能把君子六艺重新扶起来。

或者加重其他学科的教导?

医学是一方面。

还能分为给人看病

', ' ')('

的大夫,以及兽医。

以及农业也是一科。

徐大人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寄给纪元,同样想看看他的想法。

虽说这边蒸汽厂正在建设,可纪元还是抽出许多时间来回复徐大人。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

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首先要普及识字率,让更多人识字,让认字作为一个必备的社会技能,这也创立许多岗位。

那些秀才们教人启蒙,还是可行的。

然后按照各个学科来分。

纪元写这些的时候,简直闭着眼抄书。

比之当年他在殿试写的文章,这次的回信则更细致了。

当年殿试的题目大意是,如何更好地使用人才。

当时纪元洋洋洒洒写了不少,此时的回复,倒像是那时候的补充。

殿试的策论文章里,纪元就写了,以经义取士,学的都是儒家道理,不好指导做事。

以及秀才,举人,进士会越来越多,职位就那么几个,一定会泛滥。

到时候一定要解决。

那如何解决?

如今写的,便是如何解决。

首先提高识字率,这根本不用多说,天齐国朝廷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百姓们识字了,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后面便是说不要以举业为重,而是要细分大家的工作。

分为文科跟理科。

文科又细分为各个方向。

理科同样还有无数细分。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长。

最后达到圣人说的,因材施教。

', ' ')

最新小说: 《恶役千金居然是伪娘!》 美男被日哭【双肉合集】 以爱为名的圈养(abo/管教/sp) 炮灰逆袭手册(共妻手册) 清冷美人受难记 [綜漫] 陰濕男鬼如何與琴酒達成HE 海上求生:女配她好運爆棚了 快穿:職業瘋批 一級僱傭 《種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