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俩说着说着,干脆抱头哭起来。
蔡丰岚倒也没忘了,让娘子帮忙准备纪元的新婚礼物。
成亲他肯定到不了场,但新婚贺礼,肯定要送上的。
六月中旬,准备好一切的纪元准备偷偷离开肃州。
可这一次,他没能成功。
因为水泥场的工人无意间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直在打听纪大人离开的具体时间。
一个工人兄弟知道了,矿工,橡胶工都知道了。
他们甚至根据纪元交接任务的时间,算出纪大人什么时候离开。
于是在离开肃州的必经之路上,牵着几匹马的纪元以及随从,就被拦住了。
“纪大人,您怎么可以偷偷离开啊。”
“纪大人您还会回来吗。”
“请受草民一拜。”
“我们全家的命都是您救回来的,您受得起。”
纪元赶紧下马拦着众人,可这哪拦得住,听到消息的肃州百姓更是蜂拥而来。
他们个个哭得不行。
因为纪元走得低调,而且不让衙门的官吏们多说,很多人现在才知道什么情况。
所有人眼里都带着茫然,纪大人要走了?
为什么啊?
是他们这里做的不好吗?
无数人哭着,眼里带着热泪。
他们真的,真的舍不得纪大人,真的舍不得。
而这其中,有个人的身影格外眼熟。
不是纪元眼熟,是曾经打劫过纪元的石伟忠石伟阳两兄弟眼熟。
那不是马老三吗。
肃州曾经的劫匪头子,这会怎么哭成泪人,还紧紧拉住纪大人的手?
石伟忠石伟阳两人对视一眼,刚想上前,却看到纪大人了然的目光。
纪大人知道。
他全都知道。
他曾经也下令剿匪,这次西北战乱,他也让指挥营重新清查过各家各户。
真正穷凶极恶的匪徒早就被抓起来了。
可唯独马老三这支沙匪没有管。
是因为,纪大人知道他们不是真正的恶人?
可惜了,马老三哭成这样,丝毫不明白自己的处境。
纪元跟蔡丰岚对视一眼,明显是告诉双方,他们会持续关注这些人的。
都说两年时间不够啊。
纪元无奈。
不过好在,该解决的都解决了。
他真的可以安心离开。
至于马老三他们的故事,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晁山是石兴县的一个矿工, 今年四十五,他从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跟着爹娘一起下矿。
刚开始的时候, 他很不适应, 因为矿洞很黑, 又很深, 像是随时都会出现怪物一样。
可他必须下矿。
因为下矿了才有饭吃,才能还钱。
他们石兴县的人都是这样过的。
也有人说,他们其实也可以种地啊。
可石兴县没什么好地,种的庄稼也不像样子,他们石兴县的人,注定是要当矿工的。
他挖了十年的矿, 娶妻生子了,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甚至做好准备,等他儿子十四五的时候再下矿,因为下矿太累了。
他爹娘四十多就没了, 他不想让孩子也这样。
可最坏的事情发生。
甚至是整个石兴县都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矿洞下面渗水, 渗得特别厉害, 矿洞废弃了。
晁山知道这种情况,就是挖到水了,再往下挖,积水会更多。
一旦这种情况,这矿井也就废了。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陆陆续续五年里, 石兴县的矿场几乎都出了同样的问题。
一拨又一拨人的过来, 说矿洞离得近,什么地下水基本都在同一个位置, 这些矿洞开采的时间也差不多,所以不到八年内,石兴县的矿洞都完了。
这话说得没错,石兴县最大的矿洞永兴矿场也出了同样的问题。
从那个时候开始,石兴县的人就完了。
彻底完了。
种地的收入不够吃饭的,矿洞又废弃,就连自家的孩子,也只能去捡捡掉落的石炭,好换个银钱。
晁山家也完了,孩子是不用去矿洞吃苦了,可连吃饭都成大问题。
他只能去肃州城里做工,虽说他肯下苦力,也能坚持,还有力气,但做工到底不稳定。
于是他想着,自己力气这样大,要不然去拉货。
也是巧,当初矿场的主人,他们家改做货运好几年了,晁山想着反正认识,要不然去他们那算了。
那年晁山已经三十五了,为人踏实沉默,以为老主家会照顾。
谁料那老主家觉得他们这些矿工们晦气,招他们过来之后,不是打就是骂,给钱也比别人少。
因
', ' ')('为老主家私下说。
都是这批矿工不会干事,所以矿洞才废弃了的。
晁山挖了十几年的矿,第一次受到这种指责,气得他差点打人。
不过在动手之前,被一个叫马老三的汉子拉住。
这个马老三长得五大三粗,眼神带着戾气,问他要不要干一票大的。
什么大的?
里应外合。
把这鳖孙家的货物给抢了!
晁山刚开始吓了一跳,是不愿意干的。
但是那矿场主人改了货运之后,对他们依旧很不好,非打则骂,饭也不给吃。
还有些行径,晁山都不想说。
所以在马老三第四次找来的时候,晁山咬牙:“干了。”
那会晁山三十六,被主家的刁奴打得血淋淋的,正在家里养病。
跟着马老三之后,晁山才知道,原来石兴县有不少“沙匪”,大家都是没钱吃饭,这才跟着劫道的。
他们这地方偏远,而且本地人,对当地的路很熟悉,被追得着急了,直接换身衣服,又是当地的良民。
晁山还看到一个人,那个人的女儿被一户人家抢了,当时他在外做工,还是女孩母亲拼命护住。
可他家的妻女都被卖掉。
等他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散了,当晚就放火烧了那人全家,之后跑不见了。
其实这不是晁山头一次看到这人,出了那事之后,晁山见过他在县里买馒头,不过他就当没看到。
一个是不敢惹这人,二是觉得那一家人确实该死。
原来是当沙匪了。
这样的人做沙匪,晁山很能理解。
马老三手下有不少这样的人,要么是要犯,要么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像晁山这种,蒙面是沙匪,换身衣服是良民的也有不少。
不过说起来,沙匪帮这种组织,靠近商路的人,多半是不参加的。
他们临近商路,日子更好过。
也就是他们这些穷得掉渣的十六七个县,临时当当沙匪。
大家彼此或许都认识。
但是平常只字不提的。
马老三也不是谁都要,肯定要筛选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