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入冬的時候,青州下了一場雨。
風雨飄搖,空氣中還夾雜著血腥味兒。
他們說,這血腥味兒是從京城傳過來的。
老皇帝駕崩了,司禮監的幾名太監勒死了陳貴妃,軟禁了太后,殺了幾名朝臣,然後將年幼的七皇子推向了皇位。
陳貴妃是七皇子的生母。
朝政徹底地控制在宦官手中,幾大太監攪起了血雨腥風,又斗得頭破血流。
各路藩王都在觀望,蠢蠢欲動,因為內廷西廠還有一位廠督徐千,人稱徐千歲。
徐千歲與司禮監東廠的大太監姜春、鄭嵐等人不同。
陪皇帝吃喝玩樂、討皇帝歡心、煉丹煉藥……. 這些徐千歲早就不屑做了。
皇帝在位時,他已經兵符在手,掌京城衛戍軍,可調遣三大營軍馬。
京城風雨,無論鬧得如何厲害,徐千歲不染分毫,冷眼旁觀。
就在各路藩王快要沉不住氣的時候,徐千把火燒到了各地。
那日,趙王府上下一片混亂,老王爺連夜召集幕僚,幾位公子從美人窩裡被拽了出來。
所有人都很緊張振奮,京中給趙王府送來信帖——
「京上報急,詔天下勤王。」
準備了大半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入京。
可這一天來了,反而沒人敢去了。
徐千不止給趙王府發了勤王表,其餘各路藩王也都是通知了的。
如此一來,反而讓人摸不透頭腦,入京勤王,誰知道是不是幌子?
萬一是騙到京里殺了呢?
大家都去勤王,屆時紛爭又起,難保不是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可是不去又不甘心,這個時候,第一支衝出去的隊伍,有可能占了先機。
趙王府商議了三天三夜,仍是沒個結果。
氣定神閒的反而是三公子。
我同時發現,那些日子周彥不在。
他們又在做事了。
他走的時候,特意來看我,眼眸深深,神情堅毅。
仿佛有千言萬語,最終卻只有簡單一句——
「儉儉,等我回來。」
趙王府,院中濛濛細雨,打在花樹殘枝上,一片蕭索。
蕭瑾瑜站在廊下,身披銀狐大氅,如玉公子,身如玉樹。
他將一個暖爐塞到我手裡,眸光流轉,伸手將我的梅色棉衣斂緊了些。
「放心,我答應過長安,若他這次回不來了,我會護你一生周全。」
我心裡一緊,指甲深陷在掌心:「這次很危險?」
蕭瑾瑜勾起嘴角,笑得雲淡風輕:「入京刺殺,當然危險。」
我的臉白了一白。
他繼續道:「秦儉啊,我原本想要的只是世子之位,青州為王,是你哥哥說君權神授,既壽永昌,不試一把如何甘心?
「天生民不能自治,於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殺之權,那個位置誰不想坐呢?但我從前也只是想一想,長安口出狂言,真是膽兒大。
「可我竟然覺得他是對的,世人常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樣是蕭氏子孫,我如何就坐不得那天子之位,封禪泰山。」
蕭瑾瑜眼底雲潮暗涌,漆黑的眼瞳映著趙王府的雨落庭院,可那目光深處,分明是遮掩不住的野心和詭譎。
不試一把,如何甘心?
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燃起的這場腥風血雨,是時候添把柴了。
五日之後,上京凌晨,一隊人馬在街上呼嘯而過——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趙王起義!誅殺奸逆!」
「趙王起義!」
長矛之上,挑著司禮監掌印太監馮春以及隨堂太監鄭嵐的腦袋。
趙王起義,入京勤王,天下沸騰,掀起第一輪浪潮。
消息傳到各地,老王爺反而是最後一個知道自己起義了的人。
尚且來不及同幕僚商議,蕭瑾瑜已經一身鎧甲,整頓待發。
他跪在老王爺面前:「宦官外戚干政,禍亂朝綱,兒臣奏請父王,為天下萬民做主,勤王護駕,匡扶皇室!」
養兵千日,正義之師。
幕僚紛紛跪地,道:「成都王昨日已整兵入京,齊王緊跟其後,事不宜遲,請王爺下令,為天下正道出師!」
老王爺一腔熱血被喚醒,歲老根彌壯,將盡列揚輝。
趙王起義,正式加入了皇位之爭。
我在青州,周彥在京城,算起來,已經兩年未見。
沒有書信,但是朝堂動向,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