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語速很快,說話的時候很亢奮,但聲音麻木嘶啞。
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人,行跡瘋癲。
果然,說完之後,她神神道道地轉身,神情呆滯,又回去嚼蟑螂了。
地牢看守說:「夫人莫怕,這女人已經瘋了,只要有人來她就衝過來叨叨一番。」
落落被我送去了錢塘。
對此周彥未置可否。
此時他正更衣,換了一身黑色金絲蟒袍,寬肩窄腰,長身玉立。
他挑了下眉,眼底有化不開的濃郁:「夫人,倒也不必如此菩薩心腸。」
我為他整理了下衣襟,抬頭看他:「我不僅要菩薩心腸,還要把菩薩請進府里。」
在府里設佛堂,供奉觀音神明,是一早與他商議過的。
周彥摸了摸我的臉,笑道:「我不信這些,夫人高興就好。」
臨了,又湊到我耳邊低笑:「子之樂即予之樂也。」
我的臉「唰」地紅了,這句青帳之內的話,被他白日裡輕佻地說出。
我氣憤地捶了他一下。
他握著我的拳頭,忍俊不禁:「好了,我要入宮了,今日有案子,估計會很晚回來。」
西廠的案子,必定又是血流成河。
周彥輕描淡寫一句,我在佛堂上了幾炷香。
他說他不信這些,其實我也不信的。
可不知何時起,我也害怕了因果輪迴。
他在外面殺人,我在府里念佛,求的不過是寬慰自己,自欺欺人罷了。
但這自欺欺人,會讓我心裡覺得安寧。
京中人人皆知,廠督夫人是個慈悲心腸。
城中大大小小的寺廟,我都添過香油錢。
初一十五,吃齋念佛,廣設善粥。
主要還是周彥有錢,隨便怎麼折騰都不心疼。
為了避免風頭太盛,我宴請了多位股肱之臣家眷,提議一同設立癘人坊和慈幼局。
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咸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
癘人坊又稱濟病坊,多設廟宇之處,收養患者,男女分居,四時供承,務令周給。
一開始大家紛紛表示,京中天子腳下,這些地方都是有的,鮮有乞兒。
直到我說不是要在京城設立,是要在民間多流民處,大家都沉默了。
我想她們願意搭理我,多半是因為我是周彥之妻,不敢得罪。
但要真金白銀地掏出來散落於民,每個人看我都像在看一個傻子。
我也沒有強求,道只要她們願意參與,將來何處坊局都會立碑留字,感善其名。
婦人們說要回去考慮考慮,只有崔參知家的夫人,爽快地表示算她一份。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出了頭,當然也不乏得了自家夫君的命令,想要巴結提督府的。
很多命婦與我打交道,要麼謹慎畏懼,要麼阿諛奉承,還有鄙夷不屑者。
熟知後,大家也真的明白了我所說的「婦人之交,你我而已,無關其他」。
各地的善所建立起來後,連蕭瑾瑜家的五公主有一次見了我,也要交給我一枚金鑲玉。
年幼的五公主稚聲道:「春華夫人做的是善事,嘉爾也要做皇家表率。」
我做這些時,並未想有其他,等到春華夫人的名號傳了出去,才知我在京中已經混得這樣好。
周彥打趣我道:「從前別人提起春華夫人,只道是宦官周彥之妻,如今提起你來,倒只是順口說一句她還嫁了個宦官,連我的名字也不提了。」
他不滿地掐了下我的臉,將頭埋在我肩上:「儉儉,我很嫉妒。」
我好笑道:「你嫉妒什麼?」
「嫉妒別人發現你的好,引起太多人注意,私心裡,我只想你屬於我一個,深藏若虛,永遠不被別人發現。」
我瞭然地「哦」了一聲:「那我今後不出門了。」
周彥摟我的腰:「那可不行,嫉妒歸嫉妒,別人誇你的時候為夫也焉有榮光,很是得意。」
第13章
昌武六年,周彥問我想不想收養個孩子。
我不解道:「你不是有很多乾兒子了嗎?」
他那些乾兒子,個個能幹,身手敏捷,頭腦聰明。
只可惜都是太監。
我以為他說的是子嗣傳承,但周彥又道:「儉儉,我是想讓你老有所依。」
我抱著他的胳膊,看院裡閒庭花開,搖了搖頭:「不要了,我們倆在一起就好。」
話雖如此,幾日過後,他真的領回來一個孩子。
是個很漂亮的女孩,七八歲的年齡,有些害羞。
周彥說,她叫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