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將懷疑也說出來。
袁尚書不確定,「能不能也要先請人過去才知道。」
沒有實際的行動。
光是靠在這裡猜也沒用。
當即,袁尚書叫來老管家,吩咐道:「拿我的名帖,去太醫院請卓太醫,你再去備上一份厚禮,走一趟秦府。」
「老奴這就去辦。」
老管家拿著袁尚書遞來的名帖走了。
這時幕僚才問:「醫術最好的,不是劉太醫嗎?」
「你為什麼這樣覺得?」袁尚書反問。
「他是院使。」
「能當上太醫院的院使,醫術自然不會是欺世盜名,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混跡官場多年,袁尚書知道的秘密比旁人多了去。
……
幾乎同時在楊家。
楊府當家的人幾乎都聚到了書房。
楊閣老還讓人去請了族中的長輩,一同過來商議此事。比起袁尚書那個不痛不癢的罪名,楊家的罪名一經證實,後果不堪設想。
楊應驥和楊應榮也匆匆回府。
來到了楊閣老的書房。
「祖父!」楊應驥進來便向楊閣老行禮。
楊應榮也跟著行禮。
楊閣老將今日大朝會發生的事簡單提起,「袁家這是要置我們於死地,我們必須要儘快想出應對的法子。」
「徽州、徽州那事兒,真、真是……」楊應榮的話沒有說完,但大家都聽懂了。
他想問徽州的大案,楊令瑜是否真的做過。
楊閣老面沉如冰,「這事情不論是不是令瑜所為,責任他都逃不掉,眼下是罪名大小的問題,會不會牽連到家族。」
「我聽說公文卷宗等被燒毀了。」楊閣老的大兒子開口,他目前在禮部作郎中,今日也是在大殿上的,只是站的位置很靠後。
楊閣老道:「府衙的官差出面抄家,令瑜當時任知府,沒有官府的公文,誰敢去抄一族的人?一些道理就不用我多說了。」
跳進黃河也洗不白。
楊應榮見到祖父這個態度,或者說其他不知情的人,看到楊閣老沒有當場否認,幾乎是可以肯定了,楊令瑜確實做了此等喪心病狂的事。
這裡楊家三代人在場。
派人去請的族中長輩,還沒有趕過來。
先不說楊家能不能想到擺脫困鏡的法子,楊家小輩的三觀就受到了衝擊。這些年有楊閣老掌舵,他們打三歲起蒙開始,深受儒家的思想薰陶,學習君子之道,仁義禮智信等,一個個教養得相當不錯,也就是出了楊應榮一個紈絝。
楊應榮如今也出息。
去了五城兵馬司,還當了個小隊長。
楊家有興盛之相。
不等楊閣老繼續說。
楊應驥面帶怒容,「祖父,一百多條人命,堂叔他怎麼敢?!」
「就是!這次我們楊家被他連累死了。」
「百年的名聲毀於一旦。」
「他就是楊家的罪人!」
「學袁家,把他除族了!」
有一人說起,其他人宛如找到發泄口,紛紛發泄著心中的憤怒和不滿。
楊閣老和楊郎中相視一眼。
父子眼中透出了無奈。
前太子和宴先生之事,楊家知道的人極少,除了他們父子,便是有楊令瑜。而三人當中,所知最多的當屬楊閣老。
在徽州宋家出事前的二十五年間,主公和宴先生在民間搜羅各種人才,用以壯大和發展自身,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如今。
行事向來隱蔽。
然而,徽州宋家的案子卻打了楊閣老一個措手不及。
做得太過了!
太過明目張胆!
楊閣老心裡越想越是窩火。
京城這邊的計劃,進展很順利。現在就不好說了……
第320章 宋氏遭禍的緣由
在楊家人發泄過一頓之後。
楊閣老環顧了一圈,小輩當中除了他大孫子楊應驥冷靜下來之外,其他人依舊是一臉義憤填膺,終究是年輕了,還不到頂事的年紀。
索性楊閣老將人打發了。
僅留下楊郎中。
然而,楊應驥並沒有離去,想求一個真相:「祖父,父親,堂叔不像是那種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他為什麼要害宋家?這當中是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