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昭想舉杯,為面前這個優秀的姑娘慶祝,可惜沒有酒,她只好舉起礦泉水瓶:「恭喜你!」
「謝謝。」楊箏和她碰了一下,說,「我一直想感謝您,又怕打擾到您,看到這次到訪資助人的名單里有您的時候,我激動地確認了三遍,整整一晚沒有睡著。您當年送給我的那件羽絨服,我沒捨得穿,一直到現在都留著。」
那個冬天很冷,她卻小心翼翼地把那件沾了泥水的羽絨服洗乾淨,疊得整整齊齊,用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個沒有破洞的塑膠袋裝起來,藏在學校宿舍的柜子里,不肯拿回家。
她知道,拿回家就會被爺爺奶奶搶走給弟弟穿。
沒事幹的時候,她就會打開柜子,隔著一層塑膠袋,凝望著那件粉色的羽絨服,記起寧昭。
寧昭不想讓自己的恩情成為聊天的主題,便換了個輕鬆一些的話題,問楊箏:「為什麼會想到把名字改成楊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第60章 鳶尾花「二人生活過得挺滋潤啊。」……
「小時候,我特別羨慕那些能放風箏的小孩,看著風箏高高地飛在空中,輕輕一收線,又回到地面來,覺得那種感覺一定很好。」
楊箏笑了一下。
「長大之後,我不再羨慕那些有風箏的小孩,反倒更想去做一隻風箏。
「希望我是一隻被剪斷線的風箏,可以自由自在地飛在天空中,不受人束縛。
「所以我當時就想,新名字就改成楊箏吧。」
「很好聽的名字。」寧昭眉眼彎起,「很適合你。」
楊箏直視著寧昭,笑道:「寧昭小姐,您就是剪斷那根風箏線的人。」
「可是在那之前的前提是你自己可以飛得起來。」寧昭並不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否則就算我剪斷了,你不也是只能趴在地上嗎?」
楊箏之所以能過上現在的生活,是因為她本身也足夠優秀。
所以機會出現的時候,她能緊緊抓住,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對了,我可以和您合一張照嗎,寧昭小姐?」楊箏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我一直後悔當時沒能和您一起照一張照片。」
「可以啊,一會兒吃完飯讓我男朋友幫我們拍。」寧昭應下,「我男朋友」四個字毫不費力地順口而出。
傅堯禮聽在耳朵里,樂在心裡。
……
一頓飯過後,楊箏和寧昭在學校門口合影留念完,寧昭就不得不和楊箏分開了。
傅堯禮接下來還有其他行程,他們沒辦法在川市逗留太久。
「拜拜,寧昭小姐,傅先生。」
楊箏站在車外,和t兩人告別。
寧昭和她揮手,看著她的身影越來越小,一如十年前。
只不過,十年前的車窗外是茫茫白雪一片,如今的車窗外則艷陽高照。
-
寧昭是回到京城後才知道自己在網絡平台上又小火了一把。
說來也怪,在參加《樂動生活》之前,她在網際網路上不說查無此人,至少大部分網友是不認識她也不會特意去搜她的,就像兩個沒有交集的圈子,彼此過著毫不相干的生活。
然而自從她參加綜藝在公眾面前露臉之後,家世光環的加持,以及她優秀的自身條件,就讓她的一舉一動很容易成為觀眾的焦點。
即使不去刻意營銷,也會有無數人盯著她。
有人盯著她,想看她什麼時候跌落泥潭不再風光。即使知道機率小之又小,這種陰暗的想法還是會在角落裡滋長。
也有人仰望著她,想從隻言片語中了解她的生活,想從網絡碎片中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她。
引起這次討論的是楊箏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發的一條帖子。
她本身算一個自媒體博主,雖然不算太火,但也有幾百個小粉絲,她經常會在帳號上發一些自己過去的經歷,用來激勵那些和她境遇相同、或者是境遇比她好卻活不下去的人們。在她到希望小學任職後,也會發一些留守兒童的日常,一是記錄他們的童年,二是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一群體。
和寧昭見面後,楊箏上傳了兩人的合照,配了一段文字。
「十年前,比我小兩歲的你托舉起我的夢想,十年後,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托舉起新的夢想。
很高興今天終於見到了寧昭小姐,我灰暗童年的一束光,我永遠的救星和恩人。」
這條帖子其實沒帶寧昭的tag,但是抗不住寧昭知名度太高,一轉十十轉百,很快就衝到了十萬贊。
有人順藤摸瓜去查,才發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寧昭愛心慈善基金會」和「寧昭女性公益基金會」,每年都會以寧昭的名義,定期給貧困地區和有需求的女性提供資金補助。
而無論是在節目中還是採訪中,寧昭從來沒有拿這件事情炒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