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的他捏緊嘴唇,又鬆開,溫聲道:「師兄就是提醒你一句,慢慢說,別著急。」
蒙愔對他的反應很滿意。
繼續道:「想要解決北地郡災情,方法有很多。」
「一是開倉放糧,可於敖山置倉積穀,應對各類災難。」
大秦敖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應對各種戰爭所置。
敖山地處黃河與古濟水分流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還是古代漕運中轉站。
王翦略一琢磨,忍不住出聲稱讚:「此地甚妙。」
「北有黃河天險,南有廣武山阻隔,西隔汜水,又與天險雄關成皋相望。好地方,好地方啊。」
只待敖倉設成,賑災救災方便,行軍打仗時,糧草運輸也方便。
王翦越想越興奮,恨不得立馬開建。
撫著鬍鬚真心稱讚:「還是大王慧眼識珠,臣等不及。」
嬴政眼中帶笑,心中自得。
那是,自己選的兒媳,必須厲害。
聽著始皇帝和王徹侯誇讚,蒙愔有點不好意思。
畢竟這地不是她選的,只不過提前挪用。
知曉敖倉,還是因楚漢爭霸時期,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展開大戰,敖倉得失直接影響戰局走向。
最終劉邦奪取敖倉,為大漢建立奠定基礎。
簡單倆字,不少人看出蒙愔才能,政治眼光不錯,還有軍事頭腦。
儒士伏生不解問道:「可敖倉並未建立,解決不了北地郡雪災。」
第86章 朝堂博弈
儒生茅焦附和:「對啊,此時天寒,將士們又要去伐魏。待敖倉建成,災民早成一掊枯骨。」
蒙愔知曉這倆人。
儒士伏生,在人均四五十歲的古代,居然活到一百歲。
始皇帝焚書期間,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尚書》藏於壁中。
漢初時取出,為大漢培養不少學者。
其傳書之功受到後代稱讚,認為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傳而無伏生,亦不明其義。
從這點來講,他算一代大家。
儒生茅焦,是歷史上有名的「亢直之士」,敢說敢言,不畏生死勸諫秦王。
嫪毐與太后趙姬淫亂一事暴露,秦王車裂嫪毐,撲殺兩弟,並把趙姬遷出咸陽。
許多大臣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有悖孝道,有損大秦形象。
先後諫言,惹秦王不滿,憤怒道:「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
即便如此,仍有大量臣子先後死諫,秦王共殺了二十七人。
在這種情況下,茅焦仍頭鐵直言,說他應該迎回太后以盡孝道。
最終秦王迎回太后,復居甘泉宮。
人人都說,茅焦最大貢獻是為秦王掙個好名聲。
只有蒙愔心疼政哥,擁有那種母親,還要不得不接回。
他只是不想看見趙姬,又有什麼錯。
可古代孝字大過天,就算為王,也要顧忌。
這些念頭一閃而逝,看著茅焦,蒙愔聲音微冷。
「茅博士別急,想要緩解北地郡災情,還有別的方法。」
「其二,可從漢中郡、蜀郡等地調取糧食。通過增加糧食供應平衡市場,抑制飛快上漲的糧價。」
李斯追問道:「運輸困難。」
蒙愔立馬接話:「可修秦直道。」
嬴政坐直身體:「馬路?」
蒙愔點頭:「大王英明。」
倆人這話跟打啞謎似的,李斯不解:「何謂秦直道?」
蒙愔粗略解釋。
說起來後世的高速路,還是政哥發明的。
歷史記載,公元前212年,始皇帝為抵禦匈奴侵擾,命蒙恬帶數萬人修建軍事要道。
這條路南起咸陽淳化,北至內蒙古包頭,全長700公里,是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李斯皺眉:「人不夠,糧不夠。」
遠水解不了近渴,蒙家女所提之法,對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對解決北地郡雪災,效果不明顯。
「李廷尉別急。」
蒙愔一臉自信:「商君提出重農抑商,北地郡守可效仿之。頒布法令,禁止商人或地主囤積糧食,打擊投機倒把行為,誰敢不從……」
「殺一儆百!」
伏生冷哼一聲:「若他們表面聽從,背地不服怎麼辦?」
蒙愔跟著冷哼:「還可實行價格管制,由咸陽直接發政令,制定糧食最高限價。當然,想要確切實施,需要嚴格的執法監督。」
「也不能把商人逼的太緊,一根棍棒一個甜棗。可號召當地富商捐糧,或低價出售糧食,幫助災民度過難關。」=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s.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