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顧方覺的到來,余程實在不想去參加晚上的飯局了。
可又怕做的太明顯被大家「嘲笑」,外加顧方覺也沒有吃飯,就決定帶著他一起去聚餐。
吃的依舊是火鍋,這沒什麼新鮮的。只是席間有這邊特色的新鮮驢肉,又有大家都沒怎麼吃過的紅燜駝掌,所以也算得上有趣。同來的司機師傅因為這幾天開車一直禁酒,這下也終於放開了,大家要了好幾瓶當地的飛天陳年酒,喝的好不盡興。
桌上的氛圍也十分熱烈,大家談天說地,這其中自然也沒落下顧方覺。
「小顧,聽說你是研究飛機的?」作為一群人中的大姐大,劉玲稱呼誰都帶個「小」字。
「對。」顧方覺說,「以前在海城商飛,現在在隴飛。」
「海城商飛啊,那你肯定見過國產大飛機了,怎麼樣,帥不帥?」說這話的是攝影小馬,他是他們這群人中最年輕的,也是對這個話題最感興趣的。
「見過。」顧方覺說,「剛進公司的時候趕上第一架國產大飛機試飛取證,我被分在了氣動專業,跟了全程。」
「哇,這麼厲害啊!」小馬感慨。
「術業有專攻而已。」顧方覺說的是實話,雖然「第一架國產大飛機」的名頭使得他們從事的這項工作備受矚目,但在顧方覺看來,這些讚譽和關注都是一時的且虛渺的,真正讓他們感受真切的,是日復一日的設計、試驗和攻關,是歷經無數次失敗後,迎來的無比艱難的成功。這個過程非常磨人,縱然成功那一刻的興奮和激動難以述說和形容,但他們日常感受最多的,還是失敗的痛苦和奮鬥的堅韌,這才是他們的日常。偏偏就是這些,無法為外人道。
顧方覺的謙虛博得大家的一眾稱讚,紛紛感慨起國內的艱難和研究大飛機的不易,最後的落點則是擁有第一架國產大飛機的榮耀。偏偏這個時候,有人要來煞風景。
「我聽說咱們這架大飛機雖然名義上是國產的,但裡面好多設備和配件都用的進口,比如對飛機最重要的發動機,就是用的歐洲人的,還有很多航電設備之類的,這能說是完全是由咱們自主設計和研發的嗎?老外聽了得不依吧。」
說這話的是同來的另外一個記者李鈞,他本來在別地兒出差,是為了蹭車回隴城所以匆匆從別的城市趕了過來,今天一下午悶在酒店睡覺。李鈞是工科出身,所以對國產科技的發展很是關注,可大概是無冕之王做久了,他對什麼事都抱有一種懷疑和挑刺的態度,就喜歡當眾找茬。
余程一聽,就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正想打圓場,被顧方覺捏了下手心安撫。余程抬頭看了他一眼,只見他依舊沉穩。
「這樣的說法我們從業者多少也聽說過,應該說這是對國產大飛機最大的誤讀。軍機我不了解,就不多發表意見。就我所從事的民機製造來說,國際主流的模式就是「主製造商+供應商」,即由總製造商負責總體集成和頂層設計,供應商負責分系統的研製。就拿我們都知道的波音來舉例,它的零部件就是由幾十個國家的上百個供應商來負責,全世界都在為他們造飛機,包括我們。可又有誰能質疑737或者747不是波音的?怕是沒有。」
「民機就是如此,講求經濟效益和安全,那麼自然是誰的合適用誰的。而我們的國產大飛機也不是一味崇外,關注更多的話你就會知道,國內有多少機載企業的產品通過大飛機的項目獲得了適航認證,而國外又有多少供應商通過跟我們的合作獲得技術反哺,可以說在這一項上大家是互惠互利的,沒有誰絕對依靠誰。」=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