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讓劉德把他們昨天在燕國的事情和和張宏說一說,然後開門見山了:「宏表兄,薊州北邊都是鄉野村莊,不過東北還有表兄家住的漁陽縣。
薊州城的百姓里也有漁陽縣人,我想請宏表兄回去看看漁陽縣情況如何。表兄和表弟家裡若是有人手閒著,過來幫薊州分擔內務。」
能酌情減刑的小官小吏有限,要處理恢復的薊州卻很缺人手。
小白一路帶過來的劉德他們在內的二十來人都是識文斷字,但二十人一任務重點是保護皇帝,就算皇帝劍術超群不需要他們保護,那就他們也不夠。
現在要有恢復薊州管理的基層人員,審理這些燕國官員,處理城內屍首,把這些薊州百姓都帶回他們的家,還有分發給他們糧食……
這些事情他們這些人可以做,但是時間久還累人,他們這些人那也是要回洛京的,漕運海運都沒有的小白暫時沒有提前開發北京作為大晉第三京城的想法,他還心心念念著那個要再去的第二京城呢。
明白小白什麼意思的張宏立刻就應下來了:「為陛下分憂,是他們應做之事!」
他也不坐馬車了,和小白提了請借馬請求,借了兩匹馬帶著一個僕人快馬要去漁陽縣。
至於另一個僕人,他很大方地把那個僕人推出來,說他也略識得筆墨,可以幫忙寫寫字。
新的人手還沒過來,但是好歹撈到一個能抄東西的,小白欣然接受了。
那這邊天一亮,大家吃完早飯繼續開始登記。
而另一邊,早飯都沒吃一口的張宏快馬加鞭,帶著僕人花了一個時辰跑回了漁陽縣。
漁陽縣城門緊閉,守衛也多了起來,張宏知道這裡應該也是遭了百姓衝擊,只是漁陽縣素來也窮,又沒有燕王在,應該只有一點百姓分流過來,更多的還是都去薊州了。
他出示自己的身份節片,守著縣城的將領也認識他,知道張宏是去洛京認天子的親了,看他高喊著奉天子之命回來,也沒攔他,快速開了城門。
張宏謝過他後沒回家,讓僕人去通知張家、田家還有其他漁陽縣大戶集合,自己立刻就去了縣衙。
漁陽縣令牛葵這幾天也是憂心忡忡,整日吃不下飯。
他的漁陽縣本來就窮,人口也少,縣裡住的大戶的還是以前齊地王室和貴族。
雖說都是落寞了吧,但人家好歹也是祖上輝煌過的,來了漁陽縣窩著那也看不上他一個縣令,帶著大量奴僕得了這裡大片的地,經常就關起門來他們自己折騰。
反正該收的稅夠了就成,他們也都縮在這小地方,想造反都沒個人手,牛葵平時也懶得管他們。
漁陽縣大量的地都是武帝賜給這幾家大戶的,他們是沒了以前的錦衣玉食,也不好出頭入仕,但有族人有教育有奴僕,日子過得差也不差,也算是靠他們帶人開發漁陽縣了。
牛葵這個縣令每年就是收收這些大戶的糧食桑麻,在定期從他們的奴僕里挑一點人去服徭役,剩下的就是管理縣內事務和外面不多的普通農戶百姓。
前兩年燕王就加征賦稅的事,他是知道的,但是漁陽縣裡的人畢竟身份都是前齊貴族和王室,燕王還是給幾分面子,這裡還是人盡皆知的苦寒,這裡就算也加了賦稅,增加的量也不多。
但是今年燕王直接派人搶糧的事,他也是聽說了的,完了他就覺得不對。
牛葵有偷偷寫信發往洛京,只是信發出去沒幾天,就出現了燕王的人要帶走百姓的事。這麼有問題的事他當然不可能配合燕王,第一時間就讓人關了城門,把跑來他漁陽縣城的鄉野百姓先收進城,令守將嚴防死守。
後面派人出去打聽消息,牛葵每天就焦急的等,沒等到新的消息,卻等來了昨天來自天上那提到薊州的誓言。
第70章 漁陽(二合一)
漁陽縣令牛葵一大清早就起來了,時刻緊盯著漁陽縣外的動靜,結果沒等到去薊州打聽消息的下屬,倒是等到了從洛京回來的張宏。
向來注重儀態的沒落貴族公子這時候剛從馬上下來,發冠歪斜,最後的倔強就是一下馬就記得給牛葵行禮。
「牛縣令,宏剛從薊州回來,陛下此刻和王歸將軍他們就在薊州。」
張宏一句話,說的牛葵心一跳。
「張公子,此話當真!」
他這個縣令做的無功無過,是武帝指派,重點工作就是看住這群前齊貴族的,沒和薊州那邊有什麼關係,就是燕王惹出了事端,牛葵也是不怕的。
張宏斬釘截鐵:「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