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接著道:「薊州的田,我們張家出了多少東西,楊伯父也看見了,回頭楊伯父看著分就好,宏信得過楊伯父。」
他反正是年後就要去洛京赴任的,楊家人現在是得了青眼,但到底他也沒虧。
田旻、田章兩兄弟也笑笑,關于田地方面,他們就跟著張宏的步子走。
這兩日雖然忙,但他們是天子的表哥,血緣關係在這兒,兩個孩子白天也都在天子身邊,再忙天子也會抽空和他們說說話。
他們兩個肯定是要帶上孩子,一起跟著陛下去洛京的。又是血緣關係,又有這次幫忙穩定薊州的功勞在,看陛下的意思,列侯的爵位應該是有的。
至於具體的實權官職,對沒做過官的他們來說這反而不重要,從漁陽縣這個小地方出去最重要。
趙家、孫家看看在場的人,哪裡不明白是這些人都有了好出路。
楊頌就是薊州郡守了,看的是一郡之地,要面子不會太給自己家扒拉東西,他兒子還有張家、田家這幾個小子都是要跟著天子去洛京的,心都瞄著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薊州的田他們能分到,但是人不讓動,那他們的實力能耕種的土地就有限,分的多也難打理,不如少拿點。
雖說這次出來,願意的話能多弄到田,完全不會虧本,但比起他們已經有了前程的三家,趙家和孫家真是遠落後一大截了。
離開了郡守府,趙申就把他帶出來的趙家孩子拎出來好好提醒。他就不信了,都是齊人,他們趙家還能比不上楊家。
沒有選擇住進薊州城,仍舊和將士們一起睡在燕王宮外營帳里的小白,在和匈奴士兵們聊天。
柳珀很忙,沒工夫教別人匈奴語,其他晉人士兵也有各種工作,這支匈奴人騎兵除了自己內部說話,也就能和小白說說話了。
在和匈奴士兵們聊天之後,小白深深感慨,在這個世界不分民族,底層百姓的日子果然都不好過。
匈奴還是遊牧文明剛冒頭的初級階段,這些能被單于給小白的匈奴騎兵,自然都是比不上貴族和上面軍官的,但是也比最低級的奴隸,內部最次一級的牧民要好一些。
騎兵們有馬,有武器,是內部第二層的士兵階層,平時除了放牧生活,接到上面命令就要騎上馬,帶著武器去打仗。
他們不知道自己每次戰爭的目標,就是跟著上一級的軍官走,到了地方開始動用武力,搶到的東西上面人挑完了才是自己的,死了傷了是不會有人為他們收尾的。
平時他們放牧,主要就吃點奶製品,除了狩獵,正常情況很少宰殺動物,肉也是牲畜死了才吃。上面貴族沒有盤剝太狠,他們也能活。
但是人不能太多,牲畜也不能太多,氣候也不能太差,但凡有一項,就有糧食不夠吃的風險,為了生存就只能劫掠。
想讓河套地區好好養馬種田,但是並不想過早看見土地荒漠化,也不願意讓長城外的草場退化的小白開始思考:給匈奴製作乾草料,就挑秋冬沒青草的時候售賣給他們,拿捏他們……有可能嗎。
-
小劇場
-
看見楊頌和他的文章,死了也有愛才之心的武帝:他們齊國人降的順利,怎麼也沒見到幾個這麼主動給我獻策的?
齊王們:你是我們田家血脈嗎你?
很滿意楊頌文章里夸小白那部分的求定:是我小叔叔聰明大方,一個郡守說給就給,換了我,我選擇讓小叔叔來處理這個事情,燕國的封國也順便給他
第五潛魚看向太子:大哥,他這到底是誰的兒子?
年齡雖然差不多,但第五小白真不是他親爹嗎,那麼肥的梁地說給就給,現在連這麼大的燕國也能給,也是,他甚至皇位都能給,這對親爹也沒這樣的啊!
(經大家討論建議,以後小劇場都放在正文後面了!小劇場前面都有的,第一次看到的小夥伴可以往前翻章節末尾作話)
第75章 帳冊上
小白這邊想著匈奴的事呢,匈奴騎兵那邊也在感慨他。
他們不懂晉語,就是跟著過來,一開始就當長途旅遊了,走在被長城擋住的大晉,看看野外的風景和城市。
然後很突然的,他們這些人就到了薊州,被晉人首領帶進這座到處都是死人的城市,在城市中心偏北的地方,還有好幾萬晉的百姓圍著一座漂亮的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