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頌正式做代理郡守的第二天,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
有了漁陽縣來的糧食,現在城裡又能撐上好多天,現在就是等周圍郡縣國家的糧食調過來了。
不過許是見楊家起勢,其他人也有些坐不住了。一大早,孫家的孫令暻就帶著自己整理的薊州錢糧帳簿,來找小白匯報。
這是之前薊州的帳簿,對不上的地方很多。
他們知道燕王是給了匈奴資敵,但那些都是沒有被算在帳簿里的,現在這份帳簿里的,本應該在糧倉和庫房的各種物資,都少了起碼1/3。
小白聽孫令暻這麼一說,拿了帳簿來看,一低頭就被竹簡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給弄的夠嗆。
忍著頭疼,他繼續往下看,越看越是眉頭緊皺。
這不是那些燕國官員們招認的搜刮百姓,謀逆篡位的證詞,是楊頌他們接手薊州後,在薊州正經府衙里,整理出來的歷年帳冊。
就以漁陽縣為例,那裡多少田地,多少戶口,每年上交多少稅,漁陽縣的人就這兒,他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小白也略知一二。
但是這份帳本上,光是漁陽縣,每年上交的錢糧物資記錄,就少了整整一半。
漁陽縣還是個大家都知道不富裕的縣,都能被這麼直接撈了一半,那燕國境內其他郡縣呢?
他臉色一冷,差點情緒失控的把手裡的竹簡氣到摔出去,忍了又忍,還是憋不住罵道:「豎子,蠢鈍如豬!」
第76章 帳冊中
罵他是豬,小白都覺得是侮辱了豬。
豬一天天才吃多少東西,可消耗不了一整個燕國境內的資源。
根據那個燕國相國之前審問的證詞,他從洛京出來了,不滿自己只能做一個諸侯王的相國,所以就擺爛養老不管事了。
現在天下都是晉的,諸侯王都是武帝的兒子,諸侯國的雖然也有一套自己的行政班底,但是上頭是有洛京朝廷壓著的,燕國相國的分量和以前諸國的相國不能比。
諸侯國境內的郡縣歸燕王管,但是如漁陽縣令一樣直接給洛京遞信打報告也沒問題。
顧相國他的履歷王歸等人也知道,和其他官員的證詞對上,這個相國也確實沒有摻和進燕王造反和通敵的事業里,就是對燕王內部壓榨放任不管而已。
但是現在在看,何止是對燕王魚肉百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時早就跟著燕國上下大撈特撈了。
漁陽縣令因為縣內都是前齊王室貴族,比較特殊,為了能早點換個別的工作,他平日兢兢業業,每年收上來的賦稅錢糧留夠縣裡用的,剩下的都上交給了薊州。
經過薊州官員一轉手,直接就拿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在記在帳面上送給燕王,這一半的東西里燕王還要再分點出來給他們付俸祿。
漁陽這個情況,還是縣令不怎麼截留,送上去被燕國中上層的官員給截了,換了其他燕國境內其他郡縣,那直接就是地方給自己要的那份收好了,再往上送,上面人在截一點,分給燕王。
指望燕王能對下面有超高的掌控力當然不現實,他造反都造不出個名堂,消息沒漏純粹是這個時代信息傳遞太閉塞的原因。
但哪怕他們三七分帳,他們拿三,分燕王七呢,燕王這個蠢貨,人家直接拿了五,他拿剩下的五,還得從這五里給人家付錢,還對人家說聲謝謝。
小白氣的沒話說,已然被燕王蠢的一口氣梗在胸口。
他算是明白了,就算燕王不圖謀造反,沒強征薊北百姓口糧,鬧出今天的民變,按照他下面燕國官員的這種撈法,隨便來個什麼天災人禍,燕國一樣會崩盤。
他看向孫令暻:「燕王來燕國之前,燕國境內的帳冊可還有?」
滅掉前一個燕國之後,這裡就被武帝設置了郡縣,中間都是直屬於晉的官員在管理。後面先是第五潛魚做了燕王,前燕地的一部分郡縣被武帝化給了第五潛魚。
是的,就算封王,這男人也吝嗇的很,一切以晉為主,兒子他都派到東邊、北邊、南邊,不是打發的遠就是讓他們墾荒開發。
他們收上來的各種賦稅,朝廷也會從裡面抽個1/10.
晉統一到現在,燕國應該是有三份不同時期的帳冊,一份是由朝廷管理時期,各郡縣的收支記錄;二份是燕王來薊州就任前還在洛京的時候;三份就是燕王來他的燕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