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魯平……」
五個兄弟齊齊彎腰行禮,挨個報上名字。
「起身吧。魯大師的才智天下人皆知,齊王太子向孤舉薦你們,孤卻不知道你們都有何才能。」
五個兄弟的領頭人魯智不慌不忙,拿出一卷厚厚的帛布來。
「這是我等魯氏子弟,在齊地之時鑽研數年的成果,今特來呈獻陛下」
工官接了帛布,他也好奇,昔日魯大師的弟子,現在也沉寂這麼多年了,能特意給皇帝呈現給什麼東西。
沒有圖窮匕見的世界,工官展開布帛給小白看,小白和一旁的少府令確實都很驚訝。
簡單的圖紙並文字,小白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什麼,還是尚且停留於理論階段的地下深鑽技術,用途是鹽礦。
之所以說它還是理論階段,皆因為上面的結構井架結構圖算是完善,但是具體深鑽鑽頭部位,依照現在的材料還有些困難,想要在在地下深處尋找鹽礦,抽取鹽水熬鹽,青銅材料和現在的鐵器強度還不太夠。
不過光是理論階段的技術,也已經想的很完善了,具體的還要去鹽礦現場實時勘測測量。
但小白有個疑問,「齊地靠海,本就有鹽場,北有長蘆,南有淮鹽,魯氏怎會鑽研地下鹽礦提取技術。」
魯氏在齊國,齊國不缺鹽,下面的吳國也不缺鹽,上面的燕國也有鹽,而且都是海鹽,沒有用得到需要深井技術的地方。
魯智也不隱瞞:「昔日先祖還在時,有蜀中大商特意攜重金上門,想求先祖能想出讓蜀地人皆能吃上鹽的辦法。
先祖並未收取重金,但也一直在研究此事,可惜生前未曾完成。之後我們魯氏子弟也有人去蜀地尋鹽,一直為此事想盡辦法……」
魯氏子弟之後也有派人去蜀地勘探,然後回來整個魯氏一起想辦法,中間有幾十年因為戰亂的原因,他們魯氏子弟去蜀地的活動停止了,但是晉穩定下來後他們又重啟計劃。
直到前兩年,才一起研究出這個技術,現在問題就只是停留在設計層面,沒有實地勘測,具體如何他們也不能保證,但總歸是個可以值得嘗試的新方式。
魯智的話,少府令已經信了大半。
在自貢民間鹽業發展起來之前,蜀地向來缺鹽,因巴地有鹽泉,蜀為了鹽也同巴越走越近。
有蜀中豪重金求魯大師,這是能理解的;魯大師為蜀地人鑽研出能煉鹽的法子之前不收錢,也是他一貫的品性;魯氏子弟在先祖去後,幾代人仍舊不忘先祖未完成的事業,更是符合他們學派理念。
小白髮自內心讚嘆道:「很了不起。」
他們家在東邊的齊地,都有人千里迢迢去蜀地勘測,記錄信息再回齊地一起探索,持續好幾代人來共同完成這個事。
不論是為了完成先祖未完成的事業,還是不忍蜀地百姓缺鹽,亦或者就是履行和那蜀商的契約,這種精神已經讓他對這些魯氏子弟肅然起敬。
更不要說他們在這種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也不便的條件下,真的鑽研出了這樣一個跨時代的技術。
幾位魯氏子弟臉有些熱,卻站的筆挺,自信極了。
不論陛下夸的是他們魯氏,還是他們獻上的圖紙,都是對他們魯氏子弟付出的肯定。
小白直接問到:「你們都擅長什麼,想做什麼?」
別說幾個魯氏子弟了,少府令都不由得睜眼看小白:這是,直接許官了?
等等,皇帝之前連個阜陽縣令這種位置都摳搜的讓人先代理,要看表現,居然對這些魯氏子弟這麼大方的嗎?
魯智沉吟片刻,很快回道:「草民在器械建造上頗有心得。」
小白點頭,嗯嗯,機械工程學,能設計能動手,人才。
有了長兄打頭,魯平也道:「草民是對數頗為精通,平時都是幫助兄長建造器械,安排採買。」
小白眼神柔和,又能運算,還能搞工程量計算,人才。
魯直靦腆一笑:「草民也對數頗為精通,都是在兄長們完成之後,再來看看能不能各方面做到最好。」
小白連連點頭,系統工程,人才。
魯化低下頭:「草民就是手巧些,做什麼木頭器械尺寸都分毫不差。」
小白夸道:「這般年紀,就能有這樣的水平,不是天賦異稟就是一直練習,真是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