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叔侄那個遺憾的表情,楊德可以笑三天。
楊德:「在者,晉的風俗和我們不一樣,思明太后走得早……」
這時候人不是都慶生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一些地方的人認為比起慶祝誕辰,更要哀思父母生養的艱辛,牢記父母的不容易,不能有任何慶典祝賀活動。
還有一些地方的人,是父母在世時,生日那天會設宴慶賀,吃喝一頓,如果父母不在了,也就不辦宴席了。
晉國從前的國君,比起生日,更關注的都是一年四季的傳統節日,每年忙活那些傳統節日搞祭祀就已經夠累的了,過生日是真沒興趣。
小白和大侄子作為生下來就沒娘只剩爹的孩子,從小一到生日這天,都是當時的太皇太后帶著他們去給生母祭祀。
侄子做皇帝的時候更是不會搞生日會了,而小白在今年改元詔令下發全國的時候,也順便提醒郡縣和諸侯王,他同樣不搞生日慶賀,不必給他送生日禮物。
重點是,夏至這天,本來他作為皇帝就要祭地求雨求豐年,還要祭祀穀神,又是要忙活禮儀的一天。
小白當場反駁太史局的一句話,就是百官祭地都忙活一天了,太史局休想還給他們大家加工作。
被小白這麼一否,那個提議的官員在陛下走後,也遭到了太史局內部的聲討。
有罵他沒事找事,搶禮儀官工作的,也有罵他不體恤皇帝的,還有罵人夾帶私貨的。
聽說這是鄒密罵的,罵的點是既然夏至是個極陽極盛的好日子,那不就有很差的壞日子,生日好應該慶祝,生日不好難道就沒資格慶祝了嗎?
總之,楊德建議張宏和田家兄弟,「你們都是陛下表兄,前一日帶上兩個孩子一起進宮,送上些禮物就是了。」
別的不要多搞,皇帝嫌麻煩。
作為皇帝身邊中郎將,楊德是很清楚皇帝一天天有多忙的。
天不亮起來打坐,練劍,有時上午還要上朝,丞相時不時進宮找皇帝商議些重要事情,皇帝本人還三天兩頭跑少府,跑扶仙宮看工程進度,和魯氏溝通,去太史局和哪裡的官員們一起埋頭苦算,還定期關心那些他種在玄雍宮裡的田,以及外面屬於皇室土地上的田……
這種忙碌的生活,楊德來了多久,就看皇帝堅持了多久。他爹做薊州郡守,也是每天早出晚歸,勸農桑推廣農具安頓內務,皇帝的工作可比他爹要忙的多。
張宏和田家兄弟點頭稱是,很相信天子近臣的楊德的提醒,拱手拜謝他提點。
六月二十一,小白在宮裡面見了三位表兄和兩個小外甥。
幾位表兄也不知道是有什麼奇怪印象,給小白送的禮物是衣服,紅白黑白藍白各一套,主打就是一個心意。
好看是好看,但小白不禁思索,自己是不是在他們眼裡,不愛正經穿衣服這點,反倒成了個愛好了。
至於想給兩個小外甥請先生的事,小白讓他們先別急。
「等後面來洛京的賢才越發多起來了,二位表兄想給孩子們請先生選擇也多,還能知道他們都是什麼學派,什麼水平。」
小白和魯智他們聊天,現在天天等著那些外地的來洛京,數著日子盼望他們快點去洛陽學宮打起來呢。
不是他愛看熱鬧,實在是丞相發出五十多封信,來了才不到二十人,這事兒放到哪個皇帝頭上都會讓人惱怒。
小白一想到丞相知道有十七個人來了以後的欣慰表情,都如鯁在喉。哪怕那些人是為了反對來洛京罵朝廷一頓呢!
人才當然要尊重,不過拒絕為你服務還吊你的人才……小白不至於小心眼到就針對人家,可搞搞別人心態,這不違反道德吧。
然後他問張宏:「宏表兄的孩子今年也有五歲了吧?」
張宏:「他母親不放心他出遠門,母親也不放心,說要等那孩子再過個幾年出門。」
張宏來洛京這次拖家帶口,但也就帶了重要的僕人和妻子,還有一些族人,老母幼兒都是不能折騰的年紀,他就算想讓母親也來洛京,但也不能不顧母親身體。
小白點頭:「姨母在漁陽照顧孫兒辛苦了,好在漁陽縣令是個不錯的,有他在,也沒人會欺負他們老母幼兒。」
張宏一笑,心想就算漁陽縣令調任了,他母親天子姨母的身份也無人敢惹。
小白順便說道:「剛好,等過幾年漁陽人多起來,直接升郡,牛縣令直接任郡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