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和楊珺融洽相處太久了,好多年沒接觸中原的官,何況是上過戰場的將軍。
柳珀這麼一喝,嚇得那人腿都軟了,才想起來晉是吞併諸國,統一中原的,從來不是什麼溫和好性的形象。
對諸國貴族還算客氣,那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家人,蜀人可不是。
柳珀已經是明著告訴他們了,要麼朝廷還給點錢,要麼你造反,二選一。
他們頂多就是養一些奴隸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而已,在蜀郡生活的挺好,還沒有那個雄心壯志造反。知道家裡的鹽井被回收已成定局,一想到自己失去好多的錢,幾個人就有些萎靡不振。
柳珀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知道到了要給些甜頭的時候了。
他悠悠道:「等日後蜀鹽多了,除了供蜀民和大晉其他百姓,也是要往外賣的。」
堂下坐著的眾人豎起耳朵。
柳珀繼續道:「每年產鹽又定量,能往外賣的鹽也定量。約莫不超過一千斤吧,想賣鹽的商人可以憑鹽引取鹽,都是一斤十錢不到。」
在場有行商的人眼中閃過精光,這樣好的鹽,一斤百錢都使得,能賺個兩三倍價格就足夠商人動心了,更別提它原價能如此之低。
有人迫不及待問道:「鹽政官,這鹽引是如何定的?」
「我對蜀地商人並不熟悉,」柳珀站了起來,「有資質賣鹽的商人怎麼選,這是楊郡守負責的事。」
「我還有要事,諸位,請回吧。」
被柳珀送走的客人們各自回了家,這次他們沒在開會議事了。
以後每年能賣的鹽就那些,你拿到了,別人就拿不到,你多拿了,別人就少拿,這種時候,所有人都是競爭者。
第二天,楊珺一一又見了這些老熟人們,對他們明里暗裡打聽鹽引的事也不隱瞞,然後直言所有人都來找他,他也很難辦。
大家都是老熟人,皇帝給了我這個權力,我也不好濫用。
這樣吧,我馬上要修個壩,這事等我修好水壩再說,咱先不要著急。
著急想賣鹽的商人們:急、很急!你水壩要修多久,我們出點人幫你!
-
小劇場
卓英:皇帝怎麼能這樣的?皇帝為什麼不能是這樣呢?君王一開始不都是這樣的嗎!
卓英悟了,老版本才是最終答案。
中原百姓都被那些垃圾君主pua太久了,所謂明君也不過如此,哪裡比得過我們聖天子!
聖主,這就是聖主在世!
小白:稱呼去掉,你前面的話我贊同
也是被誇過的諸國君主阿飄們:卓英,你禮貌嗎?
然後阿飄們開始慶幸,自己早死也有早死的好,不用在同時代被人和第五小白這種貨比較,這他們怎麼比得過!
然後大家齊齊幸災樂禍,以後的君王們有福了,多好的一個對照目標啊,加油吧他們。
第134章 賜劍
自貢的鹽井打的差不多了,小白也要去蜀郡一趟。
楊珺已經在和那些本地富商大戶拉扯了,他就是作為皇帝過去幫他站個台。
魯氏子弟都留在這裡繼續煮鹽,卓英留好人手,為小白他們引路去蜀郡,楊珺則是在蜀郡做好準備,要迎接天子。
場面不用大,只需要保證沒有看熱鬧的人冒犯皇帝威儀,讓皇帝從入城到進府都無人打擾就夠了。
至於那些想要拜見皇帝的人,抱歉啊,只有爵位在身和官身者才能見皇帝,能給皇帝幹活的都少說是個吏。雖然我楊珺平時和大家關係很好,但是周禮如此,幾百年的規矩,真龍來了,再厲害的地頭蛇都得縮著。
無奈,蜀郡諸人只能看著一向溫和的楊珺派兵開路,把城裡里外檢查了個遍,從開城門一直到天子儀駕進了郡守府,他們要麼在外低頭,要麼就在家乾等。
有人嘆道:「枉我以為我們家在蜀郡也是能說得上話,現在看來,那都只是郡守仁慈。」
楊珺為了治理蜀地,一直善待他們蜀人,讓他們也有了朝廷也就是這樣的錯覺。然而去見了一次柳珀,就讓他們知道不是誰都和楊珺似的好性,若是觸怒他了,根本不會給他們這些蜀人什麼臉面。
好說話如楊珺,面對新的鹽政也是寸步不讓,鹽引握在手裡死死都不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