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我與公孫丞相也商議過了,暫由御史大夫暫代。」
丞相要忙的事情已經夠多了,別的官員也有要事,年紀太大的沒精力,年紀太小的管不了,這麼重要的官職由御史大夫身兼一下也很正常。
但是陛下、丞相、御史大夫,這樣關乎國本的重要事情,你們能不能也和我們商量一下啊,這齁鹹的飯菜都快吃不下去了啊!
被眾人羨慕的朱平四平八穩安坐著,眼神卻滿是疑惑的看向小白和公孫弘。
陛下,你們什麼時候商量的,下次能不能商量的時候加我一個,或者你們商量完就和我說一聲?
朱平轉念一想,這事情太重要了,這鹽沒出來怎麼和自己講啊。
這麼重要的鹽政,陛下和丞相都是第一時間想著自己,這顯然是對自己能力和人品的高度肯定啊!
小白低頭繼續喝湯,冷不丁又說道給楊珺也多一個官位,讓他兼職司空的事。
這下是連丞相都有些疑惑了,大晉都一兩百年沒有司空這個官職了吧,怎麼陛下會冊封楊珺?
這事刁無忌有發言權,給碗裡的烤肉也撒上自己帶來的蜀鹽,把蜀地即將展開的修壩工程大說特說。
做史官有一個煩惱,那就是他們想說的東西太多了,偏偏受限於記錄工具,能寫的字都是細細斟酌,大量刪減的。
這時能有個讓他暢所欲言的場合,他多年寫字記錄的文學功底讓他輕鬆拿捏在場聽眾。
什麼大雨滂沱,雙面郎君柳珀帶著楊珺和滿身泥的陛下雨後初見,楊珺怎麼盡心竭力搞後勤,陛下如何天子之驅天天跟著工程。
楊珺獻圖那天早上,完全他都不在場的,這都能繪聲繪色講出一個諸國時君王見大才的故事。
當事人小白覺得尷尬又離譜。
別講了,別講了,楊珺是折起來圖紙,壓根不是你說的那樣捲起來慢慢展開,也沒什麼「楊珺伏跪,心跳如鼓,汗如雨下」這種畫面,不要把楊珺找他講方案說的要圖窮匕見玩刺殺一樣,你這潤色的有點過分了!
要不是看過你的記錄,知道你記史嚴謹的不行,我真的會考慮把你從修史工作發配去辦報社了。
見他們聽得認真,刁無忌補充道:「陛下任命楊珺為司空的文書都是他親手所寫呢。」
經常給皇帝代筆的官員們目光一凝。
什麼,我們陛下也是能自己動手寫這些東西的嗎?
刁無忌,念一念,給我們聽聽。
實在聽不下去的小白打斷刁無忌,別念你的小作文了,我們繼續談鹽政吧。
蜀鹽現在每天都在出,馬上也要陸續往蜀地之外運了,我們現在可以建立軍情傳遞+重要物資傳遞的驛站了,大家一起來商量這個。再建個交通司,管驛站、修路和馬政,這個人選沒定,你們來舉薦吧。
其實百官也都知道刁無忌這說的話水分不小,別的不提,那個他們陛下主動扶人直呼「楊愛卿」就不太可能,什麼時候他們陛下還作過這麼熱情的事。
還是來繼續餐桌開會吧,刁無忌編的太離譜了。
有官員仔細思索,越發覺得皇帝要對朝廷做出的改變不少。
少府的一部分職權陛下能割肉給大司農,讓大司農收攏全國錢糧,鹽務一事也能獨立出來,還有許久沒有管水利的司空一職,都破格提出來給了楊珺……
這些舉措,都無不表明皇帝想要朝堂各部門職責更加明晰,該做的事情都有不同的人去做,而不是大量工作只系在一個部門,或者各部門職權互相摻雜。
好處是部門多了,官員也會多,家裡一些閒人或許也有機會了,原本都在一個部門的權力也分散開來,辦事效率應該會高上不少。
壞處嘛……想必、可能、也許,不會有什麼裁撤部門的事吧?
-
小劇場
刁無忌:蜀郡自貢鹽,一斤十個錢,這鹽怎麼樣,你聽我給你吹……
百官星星眼:哇塞,哇塞哇塞!
刁無忌:陛下拉著楊珺親切的叫他楊愛卿
百官鄙視眼:吹, 你就吹,我們陛下還能叫人「愛卿」?
被人鄙視的刁無忌:你們根本不知道你錯過的什麼真實信息。
此刻的阿飄們:他第五小白,不會以後想要一個部門一個職能吧?司空管大晉水利,總督管大晉鹽務,大司農管大晉稅務,廷尉一直管大晉司法,交通司管修路運輸和馬政……這需要的官員也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