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瑤語出驚人,崔暉面上雖然保持鎮定,心中卻別有一番天人交戰。
想他當年也曾心高氣傲,憾無明主而已。後來結識了謝況,認為他有經世之才,便攛掇他成就大業,謝況的篡位之路,一直沒少崔暉在背後的出謀劃策。
事成之後,他自然成為了新帝的左膀右臂,就連那些世家大族都要怕畏懼他幾分 。
然而有些事,得要身居高位才能明白,站得高,一旦摔了,也會更慘。
崔暉曾告誡過謝況,前朝皇室若是不斬草除根,「他日必成禍患」。
然而不知會不會有一天,他也會成為謝況眼中的「禍患」?
每每想到那些深陷政治鬥爭而死於非命的故友,崔暉越發容易有兔死狐悲之感,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如今會有如此多的世家子弟選擇避世不出。
崔暉也有權欲,才敢為此勸人做大逆不道之事,但一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便開始為自己謀劃退路。
其實他只不過是想保全家人,安度晚年,避免帝王的忌憚。
崔暉能想到自己的最好結果,就是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告老還鄉。因此之前借著丁母憂的機會,便向皇帝提出了辭職的請求,卻沒想還未等他出了孝期,謝況就又起用他,還讓他繼續參與機要。
帝王的猜忌實在可怕,崔暉時常夢見自己落入兔死狗烹的局面。
謝宜瑤說中了他的心事,這並非什麼秘密,但她可是那人的親女兒。
崔暉知道皇帝近來對大公主態度的轉變,謝況比以前更重視斯謝宜瑤了,因此他不得不擔心她可能會在謝況面前說些不利於他的話。
更擔心謝宜瑤此番前來,有謝況的授意。
崔暉沉默了許久,謝宜瑤看著他怛然失色,知道自己是說中了。
半晌,崔暉才開口道:「范少伯名士風流,誰人不心馳神往。但若是要說功成身退,我是萬萬沒有這個意思的。暉能有今天,都是仰仗陛下關懷,未能竭忠盡智,不敢掛冠而去。」
謝宜瑤咧嘴一笑:「是我冒昧了。崔公向來憂國奉公,又於大楚社稷有不世之功,怎麼會退避賢路呢?本公主說了些糊塗話,還望崔公不要往心裡去。」
「自然,自然。」
崔暉向來覺得自己有識人之明,也早就看出臨淮公主絕非泛泛之輩。
而她這般樣子,總讓崔暉感到有些熟悉。
「如今大楚日漸強盛,卻也還暗藏危機,柳十四一事便是見證。緊要關頭,還要多多仰仗崔公了。不過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私心,崔公偶爾為自己謀算,也並非滔天的罪過。」
謝宜瑤這話說得語焉不詳,更加擾亂了崔暉的心思。
她現在是在代她父親發言,還是表達她自己的念頭?
「時候不早,我已經耽誤了崔公不少時間。今日前來本還是為了和朝華說些體己話,若是崔公不介意,本公主就不繼續打擾了。」
「小女才薄,能得殿下賞識是她的福分。」
崔暉連忙起身相送,讓家中下人送公主到崔朝華院中去。
崔暉年事已高,崔朝華卻還年幼,仍然待字閨中,她對夫婿的要求高得很,崔暉也珍惜她,不願讓她草草出嫁。
雖然崔暉並不想把家人扯進來,但能讓崔朝華和臨淮公主搭上線,他還是很樂意的。多個人脈也能多條門路,若有公主殿下的扶持,女兒將來的人生或許也會順利許多。
看著公主
遠去的身影,崔暉琢磨著她身上那種讓他感到十分熟悉的氣質到底從何而來。
許久,崔暉才意識到自己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她的父親的影子。
那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說話方式,實在是如出一轍。
崔暉會有這樣的想法實屬正常,畢竟謝宜瑤在政治上的手腕,十有八九都是她在謝況身邊耳濡目染學來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會某一天會在這對父女身上應驗……嗎?
有崔暉出手,柳十四很快得到了該有的處罰,據說還有幾名相關的官吏被革職。
知道柳十四得到了他應得的,謝宜瑤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而且她親自拜訪崔宅的另一個目的也實現了,那就是試探崔暉的態度。
雖然現在的謝況還離不開崔暉,也和他有多年友情,但以後等他以後就未必如此了。
自古以來鳥盡弓藏的故事屢見不鮮,謝況也不能免俗。
若謝宜瑤能撬動謝況的左膀右臂的牆角,加快君臣二人離心的進程,那對她來說是莫大的助力。=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