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松嘴快的接茬。
陳尚書則是被他噎的夠嗆,他當然也並不覺得突厥值得被原諒,
只是。。。
「諸位可是忘記了當年我們找突厥求和的時候,被拒絕時的感受嗎!?」
這話一出洪松也不搶白了。
華夏歷史上是有這麼一段,當年先皇的上一任皇帝江山不穩。
瘟疫和天災同時來襲,周遭的韃子和突厥還一直來犯,百姓們過得民不聊生。
那任皇帝是個主和之人,不想勞民傷財,當下就往兩邊遞了降書求和。
可是降書並沒有讓那兩邊改變主意,只因為當時毫無抵抗能力的華夏就好像一塊肥肉,誰都想咬一口!
最後還是先皇起義,帶著還年輕的鎮北侯一起在馬背上打出了天下, 這才擊退了韃子,又讓突厥稍微消停了一陣子。
那時他們有些在場的人年齡也小,但是那種求和不成的心情卻一直深深的印刻在他們的腦海里。
他們中還有人記得當時有在場的老臣們痛哭流涕過,再沒有比天下太平更困難的事了!
可難道就因為這個,他們就要放棄如今的大好局面嗎?
「肖大人,你覺得呢!?」
肖桓早已經組織好了語言,關於這個問題他是這麼說的。
「皇上,若要繼續打仗的話,那麼華夏的幾個糧倉未來幾年也不會有餘糧。」
民以食為天,能把突厥打趴下誰不想?可華夏現在並不是擴張版圖的時候。
再說了,突厥那邊的地塊並無多少良田,現在華夏已有的田地都沒有被完全利用起來。
因為終年戰亂,許多地方的百姓們都流離失所,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種地。
而眾所周知,養活一個國家和軍隊靠的可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糧食。
「哪怕我們現在用的已經是最新的高產糧種,但是糧食的種植和成熟都是需要時間的。
華夏的百姓們現在也只是將將能吃飽,這仗要是繼續打下去,那麼糧食一定是先緊著軍隊來。
糧倉可能還是跟現在一樣,若再遇到去年和前年那種天災,我們只有挨餓的份兒。。。」
後面的話肖桓沒有說完,只是在場的所有人都聽明白了,這場仗打下去不會讓華夏越來越富,只會越來越窮。
這下陳尚書也沒再多說什麼,他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說出來的話也許遠沒有肖桓這個戶部尚書來的直觀。
他們華夏可以說才剛剛崛起,並不是他們不想打,而是他們還自身難保啊!
這麼多年來一直只是堅持抵禦,多數的時間是四軍在原位鎮守,難道是因為他們想嗎?他們也窮啊!
洪松憋紅了眼睛一扭頭,
唉!罷了,誰讓他就是個搞武器和工程事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