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迷情] 《冠朱門》作者:芭蕉夜喜雨【完結】
文案
一個滿腹算計,一個面甜心黑。她看上了他的知交好友,他把她推給了兄弟手足。
「你看我可堪匹配?」
「差點意思。」
「你不是要報仇?我幫你如何?」
這個可以有。一個人勢單力孤,她需要幫手!
(這是一部中篇)
第1章 突生變故
元宵剛過,各府邸門頭上的大紅燈籠還未及取下,管事們就緊著上季府回事了。
「小姐,這幾日碼頭那邊要著人去打點了。」
季安瀾翻看帳本的手一頓,目光落在帳本上,沒有移開。
這幾年碼頭那邊的生意越發難了,收益也是逐降,尤其是去年,比之往年一半都不如。
「小姐,形勢不由人,舍小保大吧。若不是去年咱們翻了船,光打點銀子只怕還不夠,怕是得舍幾條船去。」
去年船隊翻了船,船上貨物全沉了海,小姐舍了大筆錢財去各處打點安撫,沒賺到錢不說,還賠了不少。
但好在也嚇住了背後覬覦船隊的人。
季安瀾心有不甘,「碼頭那邊胃口是越來越大,年前咱們光隨年禮就送去十萬兩銀,那邊客氣話都未撂下一句就收下了。」
大管事曲祿嘆氣道:「商賈地位低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好在老太太臨終前給小姐說了一門好親,小姐只要嫁過去,也算有了倚仗。那竇家百年清貴,門生故舊多,從前朝起在士林中就負有名望,做不出來搶奪兒媳婦嫁妝之事。
「小姐,京城那邊有消息嗎,竇少爺今科沒問題吧?」
「竇邑此科必中。」
人人都說竇邑有文曲星之才,竇氏更是傾族培養。還未及冠,聲名已遠揚。若今科會試、殿試再奪魁首,即是新朝開立以來六元及第頭一人。
陪都這邊已早早開了盤口,賭他這位鄉試案首是中狀元還是因貌比潘安被點探花。
曲祿眉目舒展,朝季安瀾拱手:「恭喜小姐覓得佳婿。今科竇少爺大登科再小登科。」
季安瀾被他說得面上幾許羞意,正想著也許再過不久自己就要嫁去竇府了,就聽丫環來報:「小姐,竇夫人來了。」
季安瀾一聽忙起身往待客花廳。
等她到時,竇夫人正一臉嚴肅端坐上首,賀嬤嬤則在一旁淺笑作陪。
「伯母,我來晚了。」
竇夫人段氏正不耐跟一管事嬤嬤相談,只是想到這季府,與陪都所有勛貴官員們一樣,闔家都遷去了新都,府里只留了季安瀾姐弟,沒個主事的長輩。便只好耐著性子坐著。
見季安瀾出現,臉上便掛了笑,「不晚不晚。你這孩子,過了一個年,怎的又清減了些?」
拍拍季安瀾的手,一臉親熱。
「您怎麼來了,有事吩咐一聲便是,怎還親自來。」
兩人一副婆媳相得的樣子,看得賀嬤嬤又是欣慰又是歡喜。
雙方落座,又親熱地敘了一番家常……直到段氏面露欲言又止狀。
季安瀾見之心裡咯噔一下。「可是邑哥哥那邊有什麼不妥?」
段氏張了張口,不知該如何道來。這事本該兩家長輩坐在一起商議,只是想到陪都季府如今的情況,也由不得她挑剔。
「好孩子,是我家對不住你,你和邑兒的婚事只怕不成了……」
去年秋竇邑上京備考,不想年前去拜文廟,遇人多擁擠,把他和鳳陽縣主擠落了橋,鳳陽縣主當眾失了名節。
等竇家反應過來時,賜婚的聖旨都下了。
「這事已經由不得咱了,哪怕邑兒分說早有婚約,可鳳陽縣主失了名節,總要有個說法。再者她自小養在太后膝下,太后心疼她,為堵悠悠之口,只隔日賜婚的聖旨就下了。」
季安瀾和賀嬤嬤都聽呆了,竇邑被聖旨賜婚了?
她和竇邑的婚事不成了?
「怎的偏偏竇少爺和鳳陽縣主落了橋?」
還巧不巧的是竇邑把人救了?賀嬤嬤滿腹狐疑,莫不是竇家有意換一門高親?
「也不單他二人落了橋,只是邑兒離得近。見人呼救,下意識就去撈。他在水鄉長大,水性好得很,心腸又軟,做不到見死不救。」
哪裡知道這一撈就把鳳陽縣主撈上來呢。
「夫人也說竇少爺水性好,落了水只怕跟那水鴨投湖一般,怎就看不清人!三年前我們兩家就有了婚約,我家小姐早把自己當竇家人了!結果竇少爺這才進京,就背信棄義,轉聘高門了?」
「這是意外!誰都未料到會出這樣的事。再者我兒高風亮節,總不能見死不救。」
段氏可不想有人毀了自己風光霽月的兒子。